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培黎小学何惠英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角、制角、画角等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的基本特征,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3.学情分析: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4.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操作能力。(3)情感目标: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5.教学重、难点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名称;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二、说教法与学法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把角的认识和生活情境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2.引导探究法。低年级的学生的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学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引导探究法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让他们在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等系列实践活动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三、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一开始,我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设计了好消息——小兔盖新房,请伙伴们来做客的开头语,然后课件出示由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组成的房子,让学生在观赏新房的同时找出这些平面几何图形,从而引出所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这样,通过生动逼真的画面,迅速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渲染气氛,创造了意境,使学生从上课开始就进入最佳状态。(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数学课标》指出“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本环节教学分四个活动来进行探究:1.走进生活认识角首先出示校园一角(主题图)。“大课间时间到了,瞧!校园里热闹起来了,操场上更是生机勃勃,仔细观察,在这幅校园图里,很多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快找找吧!”此时,学生探索的欲望被诱发,踊跃发言:“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就形成角;老爷爷修剪树枝剪刀张开的图形也是角;老师手里的三角板、足球场上、小旗上、小松树树尖上都有角”。看到学生思维的闸门已被打开,我趁热打铁告诉孩子们,其实,不光这些图形中有角,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教室里也有很多角朋友陪伴着我们,请大家仔细看一看、找一找,把你找到的角说给同学听,分享自己的发现。最后欣赏生活中熟悉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