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口语交际与作文教学李艳梅2014、06浅谈小学口语交际与作文教学星元小学:李艳梅作文教学在语文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语文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能力、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最高体现。作文学好了,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就能提高了。但是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提高作文水平是我们语文教师最关注的问题。而口语交际与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口语交际是习作的铺垫,习作是对口语交际的语言进行锤炼,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那么如何借助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将口语交际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习作能力呢?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初浅认识。一、口语交际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作文教学是由书面表达与口头训练两部分组成的,而且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些教师现在还没有意识到口头训练的重要性,为追求教学进度,甚至教科书中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训练忽略不上。在后来的习作教学中更不曾让学生“先说后写”,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普遍下降、退化。有的演变成课堂发言结结巴巴,条理不清,发言的同学急得抓耳挠腮,满面通红,一旁倾听的同学如在云里雾中,不知其所以然。当写作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提起笔来往往无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是枯燥无味。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说话兴趣学生的说话能力是要在实践中形成和逐步发展的,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设说话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使学生在大量的说话训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课堂上口语表达能力一般的同学,在生活中都是很会说的,只是在课上不敢说,这是缺乏对自己的一种信心,再加上课堂里情绪紧张,直接导致他们表达时出现思维紊乱,没有条理,甚至手忙脚乱的情况。久之他们便越来越不敢再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了。这时适时的表扬与鼓励成了学生的动力。学生不敢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害怕说的不好被取笑,因而,老师在鼓励学生说的同时还应该教会学生倾听别人说话。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应该认真、专注,不能随意打断或是嘲笑别人的话,应该仔细倾听,努力寻找别人的优点,去欣赏他们,表扬他们,这样学生就敢说,并且想说,爱说了。三、处理好说话和写话的衔接,严防说写两脱节现在的口语交际课大多与作文课割裂开来,学生的语言发展的初见成效的时候,“见好就收”了。我很为这样的口语交际课惋惜,因为教师如果再紧跟一步,让学生动手写写,学生的说话和写话能力都能得到发展。我们的作文课也不必再“重起炉灶,烧夹生饭”了。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一》中口语交际内容是《难忘的第一次》,在交流时,我先让学生分小组交流,每一个同学都选一个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的话题说给大家听,然后每小组推选一名学生上台说或表演。因为每一个人经历过很多第一次,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滔滔不绝,而且叙述得十分有条理,生动形象,使我们如临其境。紧接着我又就学生写《难忘的第一次》这篇文章,学生都是一气呵成,而且写得有血有肉,主次分明。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口语交际课和作文课的衔接是不容忽视的。四、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感受和体验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生活是作文之本,写作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融入社会,用自己的眼睛与心灵去观察周围不断变化的事物,并且时时处处能留心身边的事物,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材料。但是,由于我们这里区划时间较短,孩子生活比较单调乏味,看到的体会到的都还是一些家务和农活,这一切看得多了做得多了就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也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因而,在习作选材的过程中常常把这些经历排除在外。而老师在作文教学时又是采取封闭式的训练,坐在教室里稍微指导之后,任由学生在那里冥思苦想,怎么也理不出个头绪来。曾有个学生在课堂中写《第一次炒菜》一文,写学炒菜,经过三次试炒才成功的经历,由于没有实际去感受体验,觉得无话可说,在表达时出现了把一次经历反复叙述三次,而且是一字不漏,只不过在最后一次添了“妈妈夸我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