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李逵林冲,不懂水浒——偷窥江湖21廖保平9月7日09:52分享读过《水浒传》的人大概都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小说充满了对暴力的宣扬,为了“除尽不平方太平”,好汉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刀光剑影,血色无边。暴力的极致是杀人,《水浒传》从头到尾都写杀人,路见不平要杀,打家劫舍要杀,攻城拔寨杀,看不顺眼要杀……一幕又一幕暴力杀戮的场景;林冲杀人,武松杀人,杨志杀人,孙二娘杀人,李逵杀人……几乎看不到有几个好汉不是暴力杀人者,称《水浒传》为一部描写江湖“暴力大全”的书绝非虚言。“梁山第一好汉”李逵的名言——“打了人的是好汉”,可以看做梁山好汉对暴力的价值观。换言之,检验一个人是不是好汉的重要标尺,就是看他敢不敢暴力杀人,并将暴力杀人玩出意味来,玩出美学来,那些手无缚鸡之力,刀不沾杀人之血的人,都是胆小鬼,孬种,不配称“好汉”。李逵不仅说暴力是好汉的标签,他自己就是一个江湖暴力的生动样本,解剖这个样本,可以让我们对江湖暴力有深入的了解。李逵的出场是因为暴力杀人而来的,戴宗在向宋江介绍李逵时说:“这个是小弟身边牢里一个小牢子,姓李,名逵,祖贯是沂州沂水县百丈村人氏。本身一个异名,唤做黑旋风李逵。他乡中都叫他做李铁牛。因为打死了人,逃走出来,虽遇赦宥,流落在此江州,不曾还乡。为他酒性不好,多人惧他。能使两把板斧,及会拳棍,现今在此牢里勾当。”李逵当初为什么打死人?打的是谁,怎么打的,小说没有交待,其他人,如林冲杀人是为了报仇雪恨,武松杀人是为了报复泄愤,杨志杀人是迫于无奈,孙二娘宰杀人是出于谋财,等等,都有个原因,独独这个李逵,仿佛从一开始,杀人对他来说就不需要理由、没有理由,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理由,那就是图个痛快。譬如李逵参与江州劫法场,这是一个既有官军维持秩序,也有老百姓观看的场面,劫法场救宋江、戴宗本是冲着官军去的,要杀也只杀官军,可是李逵抡着两把板斧,一味地砍将来,不问官军百姓,只顾砍人,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推倒倾翻的,不计其数。即便晁盖发出“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的警告,李逵仍旧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那些人在他的眼里仿佛不是生命,而是豆腐,他豆腐正切得欢,收不了手。这一役被杀死的军民达500多人,李逵“第一个出力,杀人最多”,很多人成了李逵的斧下冤魂。李逵杀小衙内更是没有理由,朱仝因私放雷横被刺配沧州,沧州受知府爱重,朱仝与知府之子小衙内关系甚好,喜欢逗小衙内玩耍。宋江要逼朱仝上山入伙,趁朱仝夜带小衙内观灯会之机,雷横把朱仝稳住,李逵则抱走小衙内,将其嘴上抹上蒙汗药,然后寻一个僻静无人之处,一板斧把孩子的头劈成两半。一个天真可爱的四岁孩子,就这样残忍地被李逵杀害,毫无怜悯之心。对于李逵来说,暴力杀人就像玩游戏,有一段时间让他不杀人,他会感到不自在,就像玩网络游戏上瘾的人,一段时间不玩就浑身不舒服。譬如在三打祝家庄之前,他是“闲了多时,不曾杀得一人”,一听说要打仗,便主动要求自带二三百小喽罗“把这个庄上人都砍了”,杀人对他来说就像过节一样。如果说两军对垒,李逵杀祝家庄的人是战争之使然,那么李逵对于投降的扈家庄大开杀戒,“直抢入扈家庄里,把扈太公一门老幼,尽数杀了,不留一个”几乎灭了扈三娘全家,也是毫无道理,一点诚信都不讲。当宋江批评他胡乱杀人时,他居然说:“谁鸟耐烦,见着活的便砍了。”“虽然没了功劳,也吃我杀得快活。”意思是虽然没有给我功劳,但让我杀人也够快活知足了。当李逵听说狄太公家里“闹鬼”之后,便自告奋勇帮人家“捉鬼”,原来所谓的闹鬼实是狄小姐与她的情人偷情,李逵踢门闯进去,抢起板斧将一对鸳鸯砍死。狄太公老两口伤心欲绝,李逵还责骂他俩没感谢他“捉鬼”。砍死人也就罢了,他竟然说“吃得饱,正没消食处”,拿起双斧把两具尸体“乱剁了一阵”,“剁做十来段”。以剁人做消遣,暴力到变态的地步,真是奇葩一朵。要是让李逵找到一个杀人的理由,那更不得了,譬如李逵看宋江把父亲弄上梁山,他也要回家接老娘上山,在曹太公庄遭举报被生擒,差点丧了命。被营救出的李逵有报复杀人的机会,“先搠死曹太公,并李鬼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