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何延之兰亭记乃是信史附论兰亭临摹本的变迁王汝涛临沂师范学院山东临沂摘要唐人何延之的兰亭记是一篇对王羲之书写兰亭序的全过程及此序尔后的收藏传世御命临摹著录及后殉于唐太宗昭陵的有系统地记叙的信史桑世昌兰亭考及俞松兰亭续考记载了兰亭序真本为温韬发掘昭陵时所毁以及传世至今的临摹各本的来龙去脉关键词何延之兰亭记真本临摹本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王汝涛男河北文安人临沂师范学院教授第卷第期临沂师范学院学报年月世纪年代出现的那场兰亭论辩参加者多是学术界权威和书法鉴定界名宿嗣后讨论兰亭序真伪的论文继续问世而涉及兰亭记者迄未一见昔读唐人何延之的兰亭记认为这是一篇对王羲之书写兰亭序的全过程及此序尔后的收藏传世御命临摹著录及后殉于唐太宗昭陵的有系统地记叙的信史研究兰亭序不能绕过本篇可是认为兰亭序非王羲之撰写一方的主力郭沫若先生却以十分离奇虚构的小说为理由不能令人信服地否定了兰亭记资料的可靠性余曾细读桑世昌兰亭考及俞松兰亭续考本欲探究殉于昭陵的兰亭序真本的下落不料竟梳理出传世至今的临摹各本的来龙去脉复确知真本茧纸本为温韬发掘昭陵时所毁恰巧补上了何延之无从料想的真本结局于是撰写本文以对郭说献疑并证明赵宋以后无人得见茧纸真本所议论兰亭序字迹的好与差其实只就定武本褚临本智永临本及唐摹本著眼而已一郭沫若是这样评价兰亭记的郭沫若先生在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中简介并评价了何延之兰亭记为了不失真抄录郭文中有关部分于下何延之的兰亭记叙述得十分离奇他说兰亭序的墨迹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这不用说是指伪造的兰亭序了又说右军亦自爱重留付子孙传掌至七代孙智永禅师年近百岁终其遗书付弟子辨才至贞观中太宗锐意学二王书访募真迹备尽唯兰亭未获寻知在辨才处从此便想尽办法诱取兰亭而辨才却始终推说经乱散失不知所在后来房玄龄推荐监察御史萧翼去骗取费尽了苦心终于骗到了手中太宗高兴得不得了对于房玄龄萧翼辨才都给了很重的赏赐并命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四人各拓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贞观二十三年太宗要死的时侯他向高宗耳语吾欲将所得兰亭去于是兰亭序的真迹便被葬入昭陵这完全是虚构的小说宋人王铚早就表示怀疑他说此事鄙妄仅同儿戏太宗始定天下威震万国尪残老僧敢吝一纸耶诚欲得之必不狭陋若此况在秦邸岂能诡遣台臣亦轻信之何耶兰亭考卷八引这驳斥得很有道理但特别离奇的还有太宗与高宗的耳语太宗要以兰亭序陪葬何必向他儿子乞讨父子之间的耳语又是谁偷听来的真是莫须有的妄拟了刘餗所述的经过又大有不同刘说不甚长不妨把他的全文抄在下面王右军兰亭序梁乱出在外陈天嘉中为僧永所得至太建中献之宣帝隋平陈日或以献晋王按即后来的隋炀帝王不之宝后僧果从帝借拓及登基竟未从索果师死后弟子僧辨得之太宗为秦王日见拓惊喜乃贵!"#价市大王书兰亭终不至焉乃知在辨师处使萧翼就越州求得之一作乃遣问辨才师欧阳询就越地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贞观十年乃拓十本以赐近臣帝崩中书令褚遂良奏兰亭序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刘与何的说法大相悬异但刘文比起何记来较翔实在这里骗取耳语僧辨才的抗命都没有了王铚是相信刘说的他说刘餗父子世为史官以讨论为己任于是正文字尤审其实唐人有关兰亭的记载不止何延之刘餗两家由于郭沫若的耳语说混入了另一家之言再附录下面几条以供作比较研究之用王羲之尝书兰亭会序隋末广州好事僧得之太宗特工书闻右军兰亭真迹求之得其他本若第一本知在广州僧而难以力取故令人诈僧果得其书牛肃纪闻太宗酷爱书法有大王真迹三千六百纸率以一丈二尺为一轴宝惜者独兰亭为最置于座侧朝夕观览尝一日附耳谓高宗曰吾千秋万岁后与吾兰亭将去也及奉讳之日用玉匣贮之藏于昭陵李绰尚书故实其兰亭本相传云在昭陵玄宫中胡璩谈宾录二!何延之所记的事并不离奇郭文否定何延之兰亭记的理由有二第一个是叙述得十分离奇怎么离奇呢没有正面说明却引宋人王铚之说以否定唐太宗派萧翼骗取兰亭一事王铚的理由是太宗始定天下威震万国尪残老僧敢吝一纸耶诚欲得之必不狭陋若此况在秦邸岂能诡遣不错太宗是个英明皇帝无奈他特别喜欢王羲之的兰亭序乃是好几种文献记载都秉笔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