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aper.edu.cn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的遗传异质性1申本昌,张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080)摘要: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作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的神经肌肉系统疾病,连锁分析表明,大部分患者存在4q35的D4Z4的缺失(FSHD1A),但也有少部分患者表现为不同的遗传异质性(FSHD1B),患者家庭成员之间及不同患者家系之间的临床表现,从病情严重到无症状携带者之间,变异很大。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的遗传异质性还表现为不同患者4q35区域D4Z4缺失大小的不同,而部分与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症状类似的病人却没有4q35区域的缺失,甚至有一家系三代携带从4q35到端粒末端的缺失但表型正常。总的说来,4q35区域缺失范围越大,病人发病越早,病情越重。深入对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遗传异质性的了解,有益于揭示该病的发病机制。关键词: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4q35;D4Z4;遗传异质性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Facioscapulohumerialmusculardystrophy,MIM158900)作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肌肉系统疾病,以面部、上肩带和上肢肌肉的进行性萎缩为特征,与其他神经性肌肉营养不良症不同的是,该病临床表型变化范围极大,病情严重情况不一,且有时伴随神经性耳聋和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1],但患者智力方面没有障碍。考虑该病到临床诊断的困难,低估其发病率为1/20,000,其发病率居于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的第三位[2]。FSHD具有极大的遗传异质性,通过研究这些异质性,无疑对揭示其发病规律、降低病人出生率有着积极的意义。大部分FSHD病例属于家族遗传,但10%左右的病人为新发突变(denovomutation),该病在20岁左右,表现度为95%。经连锁分析,FSHD1A基因座定位于4q35(95%的FSHD病例),FSHD和一个小于35kb的EcoRI片段相连锁。FSHD基因座内部序列包括多个含有KpnI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3.3kb的串联重复序列(VNTR)D4Z4,4q35区域与10q26端粒区域高度同源,但4q35包含有Bln位点,Southern实验时,通过EcoRI和EcoRI/BlnI酶切,10q26被酶解为小片段而不能被检测到。几乎所有散发和家族遗传性病例,Southern检测到的该序列长度都小于35kb(11个D4Z4重复序列),而正常人群,该片段为35至300kb(11到150个D4Z4重复序列)[3]。该重复序列丢失的越多,则发病愈早,且病情越重[4]。一对同卵双生子的研究发现,他们虽说携带有相同的突变,但临床症状却表现出很大的不同[5]。根据该特点,研究人员发展了用p13E-11为探针的Southernblot检测技术,来帮助临床医务人员对FSHD病人进行分子诊断,但到目前为止,一直1项目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0510);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1693);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基金(2001321);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33055805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5037172)*通讯作者:E-mail:czym@gzsums.edu.cn。-1-http://www.paper.edu.cn没有发现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或FSHD发病相关基因。FSHD还表现为遗传方面的异质性,有少部分病例(5%)与4q35明显没有关联,该基因座命名为FSHD1B,有关该基因座的定位,目前尚无线索,有待研究[1]。日本学者的研究,也发现FSHD肌肉营养不良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6]。他们通过对200个临床表现疑似FSHD的病人的研究发现,其中40个病人没有4q35区域的缺失,但都有肩带肌肉的萎缩,75%的病人面部肌肉萎缩。而且其中的8个病人,临床特征和FSHD无法分别,但其中2例是Becker氏肌营养不良。由此看来,无论从临床特征,还是从遗传学角度,FSHD的确是多变的。其他种类的肌肉营养不良症也可表现为类似FSHD的症状。为了研究FSHD4q35区域的缺失发生的原因,Silvère等调查了35个FSHD家系。该研究小组发现,无论患者或无症状的父母,有40%表现为嵌合体(即体细胞存在4q35区域缺失的嵌合状态),女性嵌合体比例多于男性,但嵌合体男性临床症状较女性严重,而且发病也较女性早[7]。最近的研究发现,部分个体的血液、生殖细胞或皮肤细胞均存在嵌合现象,说明D4Z4的重组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8]。由于目前尚未找到FSHD的致病基因,而该病的临床症状又复杂多变,因此,基于Southernblot的分子遗传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