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师行为需要连续干预——吴正宪团队“五下延庆”研修活动纪实这里我们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吴正宪老师带着团队“五下延庆”的真实故事。事情还要追述到2002年。一提到吴老师和延庆山区教师之间发生的故事,延庆的老师们如数家珍:2002年在延庆第四小学和延庆第一小学做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吴老师个人专业成长的报告会,我们懂得了课堂教学实效性是课堂的生命线。2003年在延庆县最偏远的山区花盆小学,开展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场课活动,使我们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2004年在延庆花盆小学,开展了与市区崇文小学“手拉手”研究活动,把最专业的服务送给最需要的人……2007年深秋,吴正宪小学数学团队又一次来到了北京市延庆县,在这里进行了一场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的主题研修活动。一下延庆:从独行侠到群雁飞2007年深秋,筹备中的吴正宪小学数学工作站队员们一行20人来到了延庆县第一小学,第一次以团队工作的方式进行了以“问题解决”为主题的研修活动。青年教师王秀玲上了一节二年级的研究课“解决倍的实际问题”。会后老师们研讨氛围浓厚:能不能在课后教给学生“1倍量×倍数=总数”?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解决问题的目标是什么?……吴老师和她的数学团队对这些问题做了一一解答。下面是王翠菊老师参加活动后的反思日记。渴望与期待自从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第一次来延庆伊始,我们就成了她的铁杆粉丝:她平易近人,最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精湛的教学艺术。她不仅能做精彩的报告、讲座,在课堂上更是游刃有余,让学生都流连忘返。一线教师渴望吴老师每一次下乡的送课活动。延庆县先后有8个人成为吴正宪老师的徒弟,我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潜心研究,不断探索,为的是能够成为吴老师的徒弟,更亲密地接触吴老师,使自己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体会成功的愉悦。我们期待着……二下延庆:参与体验互动建构07年12月14日,吴正宪小学数学团队再一次来到在延庆,在第三小学组织了研修活动。主题是“不同教学方式的比较研究”,以《角的度量》和《质数、合数》课例为载体,活动持续了一天。工作站的这次活动,尝试了一种新的教研及教师培训方式:先观察当地教师的原生态课,然后集体会诊、集体备课,名师和当地教师再共同上同一内容的课。这使参加活动的教师目睹了对于一节课的反馈矫正、反思跟进全过程,更近距离地发挥了名师的言传身教的引领作用。尤其是通过同伴研修、互动交流,让一线老师体会到自己的经验能够得到尊重与认可。同时在与同伴交流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反思自我,认识他人,也可以获得新的经验资源。下面是王翠菊老师参加活动后的反思日记。我怎么没想到:教学方式可以这样变吴老师在教学方式的创新上让我震撼。我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讲授得较多,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较少,学生一直跟着我的思想走,没有较多的思考空间,就像讲的《角的度量》那样,整节课下来我感觉很顺利,从认识量角器到量角,我一直在教,学生几乎没有出现问题。而我这种讲授式教学局限了孩子们的思想,使他们不懂得思考。吴老师从开始就大胆放开学生,让他们自主动手、动脑探究量角的方法,然后学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这些新生成的问题,吴老师并没有去帮助学生解答,而是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学生之间产生争论,然后再找出错误的原因,学生能够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事隔多日,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吴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错误的孩子,把他们都叫到了前面,让他们用实物投影演示自己的量角方法,后来经过学生之间的争论,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时吴老师并没有把有错误的孩子都放下去,而是一个一个追问孩子,你错在哪了,让孩子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并引导孩子说出正确的方法。吴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能够使学生通过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些日子里,我也像吴老师那样,大胆地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有问题自己能解决的自己解决,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牢固。……三下延庆:诊断跟进谋划发展2008年3月12日,在这个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