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第3期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3,2001�第20卷JOURNALOFHENANEDUCATIONINSTITUTEGeneralNo.77(总77期)(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Vol.20��收稿日期:2001-06-01��作者简介:刘继刚(1973-),河南新蔡人,商丘师范学院历史系助教。浅析公族大国���宋国衰弱的原因刘继刚(商丘师范学院历史系,河南商丘�476000)��摘要:公族大国宋国几经浮沉存在了七个多世纪后,最终衰弱下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马平川的自然环境和强邻环绕的社会环境使其不断受到外界的干扰而束缚了经济的发展;宋国公族的因循守旧和宋国人民的消极无为的民风特点是其衰弱的主要因素;战争的频仍直接导致宋国被时代所淘汰。关键词:宋国;衰弱;原因中图分类号:K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920(2001)03-0088-03��宋国是周初最重要的封国之一,它从公元前1022年微子启建国至公元前286年齐、楚、魏三国灭亡,历32代,享国736年[1],几乎与周朝相始终,而且,在相邻大国晋、齐都发生政权易姓的情况下,保持了一姓家族统治。古人曾这样评述宋国:�中国唯宋爵尊国大�[2],�宋虽灭,本大国�[3]。公族大国宋国在历史上虽也有过一时的富强,但始终未能跻身强国之列,其原因何在?本文试图就此问题作一浅析。一、地处中原,无险可守,强邻环绕,弭兵周旋宋国都于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初封时,其统治的孟诸地区面积较小,后来由于战争频仍,疆土屡有变更。其统治区域大致相当于今江苏徐州以西,安徽宿县以北,河南开封、杞县以东,山东荷泽、定陶以南一带。从整个地理环境来看,宋国是中原各国通往东南吴、越的交通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但宋国地处黄淮冲积平原,其东部虽有芒砀山,基本上还是无险可守,故而易攻难守。从政治环境来看,宋国四面为强邻环绕,易遭别国进攻又难以扩展疆土,惟有巧妙周旋方可保全。这种特殊的周边环境直接影响着宋国的发展。宋国在对外关系上只能是一方面充分利用自己�公国之尊�的地位和强国搞好关系;另一方面在大国之间扮演�主和�使者的角色,以便能受到弱小国家的尊重。只有这样做,才能明哲保身。宋国的执政者也的确是这样做的。春秋时期,齐国最早称霸,与齐国关系最密切、地位最尊者便是宋国,齐桓公把他最喜欢的公子昭托付给宋襄公,以让宋日后立公子昭为齐君。齐国这样看得起宋,就是看重宋国的�公国之尊�,而且多多少少还有点顾及周王室的面子。此后晋国称霸,宋与晋关系也极为密切,�晋灭阳,而地赠于宋�[4](P975-976),�楚伐彭城而赠宋鱼石等五人,晋取彭城而还宋�[4](P911),�晋灭曹、卫而地赠宋�[4](P916-917)。战国时期,三晋兴起,七雄争战,宋国在政治舞台上虽是个不起眼的小国,但仍能保全自身,靠的还是在外交上与强国搞好关系。宋国对外关系的另一特点是在大国之间主和。这种外交方针也是由宋国处在齐、楚、晋三大霸主之间的不利地位决定的。每一霸主争霸之战都难免会殃及宋国,宋国这样做既是为自己考虑,又可赢得弱小国家的支持和尊重。公元前579年,宋国执政者华元奔走于晋、楚之间,促成了第一次弭兵;公元前546年,宋国大夫向戌又促成了第二次弭兵,在与各国的周旋中,向戌的活动最为突出,堪称春秋时期杰出的外交活动家。他不仅促成了第二次弭兵,还出席了晋侯在温举行的诸候之宴,并与诸侯六大夫结盟以讨伐高厚,而且又因为宋国遭遇灾而会诸侯大夫于澶渊[5]。时人称�宋向戌,郑公孙侨在,诸侯之良也�[5]。可以看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政治环境,宋国的发展总是受到诸多外来因素的干扰,对强国的依赖严重束缚着其自由意志的发挥。宋国一直在强�88�国环绕中苦苦挣扎,就像生长在石缝中的小草,有时也得到一线天日,但始终难见明媚的阳光。这样活着是痛苦的,也是无奈的。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宋国又怎敢奢想富国强兵、雄霸诸侯呢!但人总有不理智的时候,宋国曾两次图强称霸皆落得悲惨下场。一次是宋襄公时,齐桓公霸业中衰,宋襄公不自量力,欲接替齐桓公在中原建立霸业,结果在孟(今河南睢县西北)会盟时被扣留,宋国被楚攻九个月,以至宋人易子而食、析骨而炊,险些亡国,宋襄公本人则于次年重伤后丧命。另一次是宋王偃时四面出击,与齐、魏等国为敌,最终招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