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尿蛋白的选择性检验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的滤过具有选择性,尿中主要为白蛋白而仅有少量大分子蛋白质排出者,为选择性蛋白尿;反之,尿中含有多量的大分子蛋白质,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测定蛋白尿的选择性可以判断肾小球损伤程度,并可预测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疗效。尿蛋白的选择性是利用尿蛋白电荷和(或)分子质量大小,以及抗体与特定蛋白的位点反应的免疫化学法鉴定。纸、醋酸纤维素膜、琼脂糖凝胶或聚丙烯酰胺凝胶均可用作电泳支持物,测定尿中存在的白蛋白,α、β及γ球蛋白的分布。其中SDS-PAGE还可检测不依赖于电荷的蛋白质的分子质量。尿蛋白的选择性常用不同分子质量的两种蛋白的清除率的比值来表示,具有简便和重复性强的优点。如γ球蛋白与白蛋白的比值,此比值小于011为选择性蛋白尿,比值大于015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IgG)与转铁蛋白(Tf)清除率的比值,小于011为高度选择性蛋白尿,大于012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尿蛋白的检测是肾脏疾病诊断的基础检查项目,是各种原发和继发肾小球疾病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根据尿液蛋白质总量测定及其组分分析,结合临床,可以判断其为功能性或病理性蛋白尿,以及对治疗的反应。尿蛋白的检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至今仍缺乏一个能普遍推广的稳定、准确的标准方法。在尿蛋白检查中,熟悉各种常用方法的优缺点,正确地留取尿标本,避免可能的干扰因素,对准确评价和分析尿蛋白的结果至关重要。(2001-10-20收稿)文章编号:1005-2194(2002)01-0019-03尿红细胞形态及其临床意义孙雪峰叶任高作者单位:中山医科大学肾脏研究所(广州,510080)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A孙雪峰博士尿红细胞增加(血尿)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可能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唯一临床表现。因此,对血尿患者必须及早诊断其基础疾病。而血尿的诊断首先要鉴别其是肾小球性血尿,还是非肾小球性血尿。肾小球性血尿常见于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非肾小球性血尿则常见于肾结石、肾肿瘤等。如果是肾小球性血尿,我们需要做有关检查排除继发性肾炎后,才能诊断为原发性肾炎。最好做肾脏病理检查。如果是非肾小球性血尿,我们需要进行B超、IVP检查,必要时做CT、核磁共振检查以尽早明确其病因。1尿红细胞形态学和尿畸形红细胞产生的机制1.1尿红细胞形态学正常形态的尿红细胞具有末梢血涂片所见的红细胞同样的形态,双面中央凹陷、圆盘状,呈淡黄色。尿红细胞呈现环形(炸面包圈样)、棘形、锯齿(皱缩)形、靶形、影形、口形、裂形、小型、球状等异常形态称为尿畸形红细胞。1.2尿畸形红细胞产生的机制目前认为尿畸形红细胞的产生主要是由于:①尿红细胞通过病变的肾小球滤过膜时受到物理性损伤,②尿红细胞在流经肾小管时受到尿pH、渗透压及尿酶、尿素等化学因素的影响。1.3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标准尿中多样畸形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80%以上,可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尿红细胞表面光滑、大小和形态均一,且畸形红细胞20%以下提示非肾小球性血尿;若尿中畸形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20%以上,但小于80%则为混合性血尿[1]。2尿红细胞形态检查的方法及其在血尿定位诊断上的意义2.1相差显微镜是尿红细胞检查的经典方法。取清洁晨尿10mL,1500r/min离心5分钟,弃上清混匀后取沉渣1滴置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相差显微镜观察100个红细胞形态。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肾小球性血尿时尿中多样畸形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80%以上,且畸形红细胞数大于8×106/L;非肾小球性血尿时尿红细胞绝大多数形态、大小正常;正常人尿中虽有畸形红细胞,但其数目不超过5×106/L。为进一步提高相差显微镜检查对肾小球性血尿诊断的准确性,减少检测者主观性所造成的误差,Tomita等将尿红细胞分为5种肾小球性红细胞(G1~G5)、5种非肾小球性红细胞(N1~N5)和未能分类的红细胞。G类细胞的共同特点是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逸出、形成芽孢或细胞膜皱缩、细胞变小。G1细胞为带一个以上芽孢的炸面包圈样红细胞,G2细胞为带一个以上芽孢的球形红细胞,G3细胞为表面凸凹不平的炸面包圈样红细胞,G4细胞为酵母样红细胞,G5细·91·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年1月第22卷第1期胞为明显缩小的红细胞。N类细胞的共同特点是细胞正常或偏大,血红蛋白丰富,无芽孢形成。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