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历史)模拟试卷5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单项选择题2.多项选择题3.判断题17.综合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李某属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私自动用了一笔数额较大的公款去炒股,一个月后被领导发现,其行为属于()。A.贪污罪B.挪用公款罪C.滥用职权罪D.职务侵占罪正确答案:B解析: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李某是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并且挪用数额较大,用于炒股,构成挪用公款罪,所以选B。知识模块:刑法2.某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某日,某甲喝醉了酒,把某酒店老板打成重伤,在群众抓捕他时,某甲因惊恐而精神病发作。则某甲()。A.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处罚B.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C.不负刑事责任,因其是精神病人D.应当负刑事责任正确答案:D解析:《刑法》第18条第2款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知识模块:刑法3.甲因遭受丈夫乙的虐待而被迫离家独居。某日,甲的女儿丙(13岁)来看望甲,甲叫丙把家中的老鼠药放入乙喝的酒中。丙按甲的吩咐行事,致使乙死亡。对此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丙构成共同犯罪B.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C.甲是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D.甲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正确答案:D解析: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的共同故意犯罪,本案例中,13岁的丙既没有犯罪故意也不到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所以甲、丙不能构成共同犯罪。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甲的行为并没有危害公共安全,故排除。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犯罪,教唆者不属于教唆犯,而是属于间接正犯,应当对其单独按照所教唆的犯罪论处,所以甲的行为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知识模块:刑法4.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A.表面联系B.一般联系C.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D.普遍联系正确答案:C涉及知识点:刑法5.某甲捏造某乙(某机关干部)受贿20000元,并写成小字报四处散发、张贴,致使某乙名誉受到很大损害。某甲的行为属于()。A.诬告陷害罪B.诽谤罪C.侮辱罪D.报复陷害罪正确答案:B解析:甲的行为构成诽谤罪。如果某甲向公检法等机关告发意欲使乙受刑事处罚,则构成诬告陷害罪,但本案中甲只是将诽谤的情况写成小字报散发,因此是诽谤罪。知识模块:刑法6.甲乙二人是交往多年的好友,一日,甲请乙在某酒店喝酒,两人微醉。下楼时,因一小事意见不合,甲推了乙一把,乙从三楼摔至一楼,导致颅脑严重损伤,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身亡,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定罪?()A.构成故意杀人罪B.构成故意伤害罪C.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D.属于意外事件正确答案:C解析: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本案例中,甲对乙的死亡不存有故意心态,不能构成故意杀人罪。知识模块:刑法7.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一罪判处拘役的期限应为()。A.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B.1个月以上1年以下C.2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D.3个月以上1年以下正确答案:A解析:《刑法》第42条规定,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知识模块:刑法8.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刑法》中规定的强奸罪加重法定情节的是()。A.强奸妇女多人的B.利用妇女处于昏醉状态而强奸的C.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D.二人以上轮奸的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强奸罪的加重构成情形有:(1)强奸妇女情节恶劣的。(2)强奸妇女多人的。(3)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4)两人以上轮奸的。(5)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知识模块:刑法9.假设甲将“小姐”乙某从歌厅诱出后,劫持并逼迫乙某带领甲到乙某居住处,洗劫财物。另将乙某扣押至第二日银行开门营业时,挟持乙某到银行取出存款方才罢休。则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罪处罚?()A.抢劫罪B.绑架罪C.抢劫罪和绑架罪数罪并罚D.抢劫罪和绑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