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1定义技术原理端口状态的机制相对于的改进1RSTP(生成树协议)1・RSTP定义快速生成树协议(rapidspanningTreeProtocolIEEE802.1w)是由生成树协议(STPIEEE802.1d)发展而来,该协议在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时,能更快的收敛网络。它比802.1d多了两种端口类型:预备端口类型(alternateport)和备份端口类型。2.STP技术原理是从发展而来,其实现基本思想与一致,但它更进一步处理了网络临时失去连通性的问题。规定在某些情况下,处于状态的端口不必经历倍的时延而可以直接进入转发状态。如网络边缘端口(即直接与终端相连的端口),可以直接进入转发状态,不需要任何时延。或者是网桥旧的根端口已经进入状态,并且新的根端口所连接的对端网桥的指定端口仍处于状态,那么新的根端口可以立即进入状态。即使是非边缘的指定端口,也可以通过与相连的网桥进行一次握手,等待对端网桥的赞同报文而快速进入状态。当然,这有可能导致进一步的握手,但握手次数会受到网络直径的限制。功能介绍生成树协议最主要的应用是为了避免局域网中的网络环回,解决成环以太网网络的“广播风暴”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网络保护技术,可以消除由于失误或者意外带来的循环连接。也提供了为网络提供备份连接的可能,可与保护配合构成以太环网的双重保护。新型以太单板支持符合标准的生成树协议及规定的快速生成树协议,收敛速度可达到。3.端口状态()(定义了的、关闭)端口状态种端口状态:阻塞O、监听、学习、转发:处于这个状态的端口不能够参与转发数据报文,但是可以接收配置消息,并交给进行处理。不过不能发送配置消息,也不进行地址学习。:处于这个状态的端口也不参与数据转发,不进行地址学习;但是可以接收并发送配置消息。:处于这个状态的端口同样不能转发数据,但是开始地址学习,并可以接收、处理和发送配置消息。:一旦端口进入该状态,就可以转发任何数据了,同时也进行地址学习和配置消息的接收、处理和发送。2交换机上一个原来被阻塞掉的端口由于在最大老化时间内没有收到,从阻塞状态转变为倾听状态,倾听状态经过一个转发延迟(秒)到达学习状态,经过一个转发延迟时间的地址学习过程后进入转发状态。如果到达倾听状态后发现本端口在新的生成树中不应该由此端口转发数据则直接回到阻塞状态。当拓扑发生变化,新的配置消息要经过一定的时延才能传播到整个网络,这个时延称为转发延迟(),协议默认值是秒。在所有网桥收到这个变化的消息之前,若旧拓扑结构中处于转发的端口还没有发现自己应该在新的拓扑中停止转发,则可能存在临时环路。为了解决临时环路的问题,生成树使用了一种定时器策略,即在端口从阻塞状态到转发状态中间加上一个只学习地址但不参与转发的中间状态,两次状态切换的时间长度都是,这样就可以保证在拓扑变化的时候不会产生临时环路。()()端口状态在中只有三种端口状态,、和。中的禁止端口,监听端口,阻塞端口在中统一合并为禁止端口。表1STP和RSTP端口状态比较STPPortStateRSTPPortState端口是否为活跃状态端口是否学习MAC地址禁止禁止NoNo阻塞禁止NoNo监听禁止YesNo学习学习YesYes转发转发YesYes有五种端口类型。根端口和指定端口这两个角色在中被保留,阻断端口分成备份和替换端口角色。生成树算法()使用来决定端口的角色,端口类型也是通过比较端口中保存的来确定哪个比其他的更优先。)根端口非根桥收到最优的配置信息的端口为根端口,即到根桥开销最小的端口,这点和一样。请注意图上方的交换机,根桥没有根端口。图1RSTP根端口3按照的选择根端口的原则,和和根连接的端口为根端口。)指定端口与一样,每个以太网网段段内必须有一个指定端口。假设的比优先,而且的口端口比优先级高,那么为指定端口,如图所示。)替换端口如果一个端口收到另外一个网桥的更好的,但不是最好的,那么这个端口成为替换端口,如图所示。对于来说,端口收到的比自己优先,自己为次优先,为替换端口。)备份端口如果一个端口收到同一个网桥的更好,那么这个端口成为备份端。当两个端口被一个点到点链路的一个环路连在一起时,或者当一个交换机有两个或多个到共享局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