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写作阅卷总结论证分析文的问题:一、重点字论证分析文的核心字词:1、以偏概全:【成语】:以偏概全【拼音】:yǐpiāngàiquán【解释】:以:用;偏:片面;概:概括;全:全部。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此成语的典故来自:盲人摸象;以管窥天;坐井观天。容易写成“以片概全”和“以偏盖全”。2、质疑zhìyí提出疑问,请人解答时时好事者从之质疑问事。——《汉书·陈遵传》向上级对这个问题进行质疑置疑zhìyí〖doubt〗加以怀疑勿容置疑质疑常用于文章题目和第一段,故比较醒目,大家应该注意。置疑亦在论说问中常用,在正文中用的次数较高。容易写成“值疑”3、商榷商量、讨论的意思。】《广雅》中有:“商,度也;榷,粗略也。言商度其粗略。”商榷shāngquè商讨提出几点意见,与诸位商榷我们所发表的意见,都允许大家讨论、商榷。——《要造成一种民主空气》【近义词】商讨、商谈容易写成:商确或者有人写不好,图成一团以蒙混过关。4、论述:会误写为:论叙5、【词语】:典型【注音】:diǎnxíng【释义】:①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焦裕禄是优秀干部的典型。②有代表性的:很典型。③即“典型人物”、“典型形象”或“典型性格”。指作者用典型化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的艺术形象。典型人物形成于一定的典型环境即具体的现实关系中,并对它发生作用。但典型人物又往往超越时代的局限而具有某种永恒的性质。6、反映:fǎnyìnɡ①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这部小说~了现实的生活和斗争。②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把情况~到县里ㄧ他~的意见值得重视。③指有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活动过程。反应:fǎnyīnɡ①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②化学反应。③打针或服药所引起的呕吐、发烧、头痛、腹痛等症状。④原子核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化:热核~。⑤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他的演说引起了不同的~。简单的判断:反映——对象主要是指人,比如:向上级反映。反应——主要是指通过某事件得到的启示、得出的结论。“过度”和“过渡”读音相同,字形相似,同学们若搞不清它们的确切含义,在使用时很容易混淆。辨析这对词,关键是掌握其中不同的字“度”和“渡”。“度”本义是计量长短,后引申出“程度”“限度”的意思。“过度”,就是超过限度。如:1.大概由于过度寒冷,他们的声音有些发抖。2.我们学习不要过度疲劳。“渡”是“三点水旁”,与水有关,指由这一岸到那一岸,或通过江河等。“过渡”是指事物由一个阶段或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状态。如“过渡时期”“过渡阶段”“过渡政府”“过渡段”等。这些意义是由打比方产生出来的新义。如:1.我们作文,要用过渡句连接上下两部分内容。2.经过一年的过渡,工厂各个部门都已走上正规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过渡guòdù(1)∶事物由一个阶段逐渐发展而转入另一个阶段(2)∶中间状态过渡政府(3)∶由此岸至彼岸官帆过渡迟过度超过适当的限度:~疲劳丨~兴奋。二、题目的问题1、无题目2、题目本身就是病句:“荒唐的房价下跌需要救楼市吗”。“如此“救楼市”论证不可信“,”3、题目与所提论点相悖或者模糊不清,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救市稻草。4、长的句子做题目,容易出现很多问题。但如果同学驾驭长句的能力很强,则可尝试。长句能点题,一目了然,也很好。关于题目的建议:1、题目越简单越好:以下题目结构供大家参考:1)反问结论,如:“网络民意”是最需要关注的民意吗?;需要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吗?此类题目的结构为:结论+吗?2)叙述结论:如:对“网络民意”是最需要关注的民意论证的有效性分析;对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论证的有效性分析。此类题目的结构为:对+结论+论证的有效性分析。3)万能结构:一个值得商榷的建议;一个论证不足的建议;小议+材料中的核心词汇;(如:小议“网络民意“;小议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小议论全球性经济)此结构适用与对结论把握不到位的,或者结论过长或者过于复杂,比较难以掌握的同学,用概括的办法拟定题目。再有实在找不出的题目,也可用: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