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青海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根底知识试题附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判断题1.班级领导核心在班集体的活动和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2.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3.人可以自我选择、规划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因此人的身心开展具有创新性。()4.成熟是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开展的一切外部因素。()5.人的力量是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6.初中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7.实行教师聘任制,意味着我国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将表现为一种雇佣关系。()8.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意识功能和科学技术开展功能。()9.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10.《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建国以来制定的第一部教育根本大法e(??)二、单项选择题1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oA、1984B、1985C、1986D、198712.以下选项属于班级管理常用模式的是()。A.随机管理B.权威管理C.定性管理D.目标管理1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A.感觉B.知觉C.表象D.想象14.探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否优于原有教学方法,较适宜采用的课堂研究方法是()oA.经验总结法B.调查法C.历史法D.实验法15.根底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观是()0A.主体性的教师观B.以人为本的教师观C.专业化的教师观D.促进开展的教师观16.数学课上,张老师在教“圆周率”时,向学生介绍了祖冲之的成长过程以及他与圆周率的故事。张老师遵循的教学原那么是()。A.直观性原那么B.稳固性原那么C.循序渐进原那么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那么17.在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A、梁漱溟B、杨贤江C、陶行知I)、徐特立18.制度化教育的核心标志是()A、学校的出现B、脑力和体力劳动分工C、阶级社会产生D、文字的产生19.在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学者是()A、夸美纽斯B、杜威C、赫尔巴特D、福禄倍尔20.汉语中最早将“教”和“学”连用的是在战国时期的哪本著作()A、《说文解字》B、《礼记•学记》C、《孟子•尽心上》D、《论语》21.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22.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表达了儿童身心开展的()的特点。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23.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A、条件B、任务C、途径D、结果24.被称为“活的教育学”的著作是()。A.《给教师的建议》B.《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C.《教学与开展》D.《大教学论》25.师范生在上岗之前需要进行的教育是()A、在职培训B、继续教育C、任职辅导D、远程教育26.新课改背景下改变了课程内容的“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以下未反映课程内容的转变有()。A.不再以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为唯一追求B.注重与学生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的现实生活的根底上C.关注学生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根底知识和技能D.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7.学校教育内容按活动的途径可分为()28.以下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那么的是(29.与启发性原那么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30.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不断改造,一切均来自经验”,“行”先于“知”,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因此教学应分为“情景一问题一观察一解决一应用”五个步骤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杜威C赫尔巴特D赞科夫31.是谁将心里咨询的临床疗法引入教学领域,创立了非指导教学模式A罗杰斯B杜威C布鲁纳D赞科夫32.下面哪一位前苏联的教育家提出了“最近开展区”的概念()A凯洛夫B赞科夫C维果斯基D巴班斯基33.形成性测验的根本目的是()A发现问题B分班、分组C调控教学D阶段性总结分析34.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根底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