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演变历史【题扇诗】美丽身闲尽日斟诗酒,醉后犹吟梦底思。乘兴交游归去晚,赏花谈笑不觉迟。云烟落纸淋漓雨,霁月光风契阔时。遣散人间千古恨,就君笔下意殊奇!明吴承恩《扇面七言律诗》古风八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今天说说书,本文主要整理一下从古到今的书法的演变,和部分名家的代表作品。图文有点长,喜欢的可先收藏。中国的书法艺术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标志的民族符号,它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具有审美惯性的艺术形式。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中国书法一直散发着东方艺术之美,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在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墨法、章法等,与中国传统绘画、篆刻关系密切。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是由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现在简明扼要的介绍一下书法的演变历史。一、商至西汉1、甲骨文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于卜辞。是对未来事情结果的占卜,盛于殷商。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圆多异,长扁随形,错落多姿而又和谐统一。商代《大型涂朱牛骨刻辞》2、金文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3、石刻文石刻文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东周时期秦国刻石文字。在10块花岗岩质的鼓形石上各刻四言诗一首,内容歌咏秦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猎碣。4、简帛墨迹秦代开创书法先河。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由于李斯之小篆,篆法苛刻,书写不便,于是隶书出现了。书法艺术最重真迹,但秦汉以前的书法中的真迹,一般只有在简、帛、盟书中才能见到。二、东汉汉代书法分为两大表现形式,一为主流系统的汉石刻;一为次流系统的瓦当玺印文和简帛盟书墨迹。“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是汉隶成熟的标记。东汉曹全碑汉代书法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隶书家,以蔡邕为代表。一类是草书家,以杜度、崔瑗、张芝为代表,张芝创立草书。它标志着书法开始成为一种能够高度自由的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东汉张芝秋凉帖三、三国两晋南北朝书法艺术1、三国时期三国时期,隶书开始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楷书,楷书成为书法艺术的又一主体。楷书又名正书、真书,由钟繇所创。曹魏钟繇《宣示表》2、两晋时期晋时,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艺术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书法大家辈出,简牍为多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妍放疏妙的艺术品味迎合了士大夫们的要求,人们愈发认识到,书写文字,还有一种审美价值。东晋王献之《洛神赋》两晋书法最盛时,主要表现在行书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人称“书圣”。两晋行书的代表作“三希”,即伯远帖》《快雪时晴帖》《中秋帖》。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3、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进入北碑南帖时代。北朝碑刻书法,以北魏、东魏最精,风格亦多资多彩。南梁《瘗鹤铭》,北魏《郑文公碑》可谓南北双星。南朝陶弘景《瘗鹤铭》四、隋唐五代隋结束南北朝的混乱局面,统一中国,正式完成楷书之形式。隋楷上承两晋南北朝沿革,下开唐代规范的新局,隋有碑版遗世,多为真书。唐代书学鼎盛,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唐张旭古诗四帖局部唐代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盛唐时期的,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张旭和怀素的狂草。晚唐有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楷书和杨凝式的“二王颜柳”余韵。唐颜真卿《祭侄文稿》五、宋至明中宋朝的书法,此乃朱熹倡理学所致,意之内涵,包含有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倡导书法创作中个性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