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两课时)导学案课型自学、展示、测评(2课时)授课人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积累重点词语、经典语句、格言;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初步学习恰当运用事例或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方法。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内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点对课文中“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学习。难点1.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建立快乐学习观。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自学导航(教师寄语: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一)导入二)明确目标三)自主学习1.扫清字词障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旁骛()佝偻()骈进()亵渎()强聒不舍()2)结合注解理解下列词语。敬业乐群安居乐业断章取义不二法门亵渎强聒不舍。2.快速朗读读课文,整体感知①你理解的“业”指的是什么?“敬业”是什么意思?“乐业”又是什么意思?②标题是否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演讲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观点?③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3.研读1-7自然段。④试着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⑤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找出来,试作具体的分析。⑥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哪知识超市1.了解作者、作品。梁启超(19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乐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和文学家。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早年受康有为影响而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参加了1898年的“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回国后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党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担任教授,并专心著述。梁启超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是梁启超先生1922年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所作的演讲。2.议论文相关知识。些论证方法?二、对学群学三、分组展示四、达标测评1.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是()A.教诲(huǐ)乐业(lè)B.佝偻(gōu)骈进(bìng)C.层累(lěi)强聒不舍(guō)D.蛀虫(zhù)解剖(pāo)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是()A.断章取义禅师B.亵渎妄想C.拣择赦免D.心无旁鹜直截3.《敬业与乐业》是一篇(),选自《》,作者(),中国近代()派代表人物。4.指出下列格局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1)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2)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3)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一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4)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5.完成《基础训练》中的基础练习部分(课外)第二课时一、自学导航。1.知识回放:听写词语,回顾文章结构。2.读文章8-9段,思考问题。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语言:准确、严密、简明、生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对学群学指导针对预习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先与身旁的同学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分组展示指导过程:A.学习组长派出成员,按照老师的要求先板书出相关的答案。要求字迹清晰、工整。B.学习组长安排组员对所板的问题进行讲解。(负责字词展示的小组,讲解时要说明哪些字的书写和读音要特别注意。负责其它问题展示的小组,讲解时要注意结合课本进行说明。)C.学习组长安排组员对板书和讲解的内容进行点评。点评之前允许同学们纠正和补充。点评完毕后给每组一个板书和讲解分。D.讲解和点评的成员都要求做到声音宏亮、口齿清晰。收获和体会:写一写本堂课下来你的收获和体会①课文是如何论述乐业之重要的?理清论证的思路,看看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②请找出文中结论。③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