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预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感情园子的精神意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用课文中的句式写小练笔,将书中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呼兰河传》原著的愿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第2、13自然段,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2.学用课文中的句式写小练笔,将书中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1.请同学们拿出随堂练习纸,我们来听写两组词语。第一组:栽花铲地浇菜第二组:蝴蝶韭菜谷穗对照屏幕,自我批阅,有错误的请及时订正。全对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学习能力很强!3.师: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萧红的《我和祖父的园子》。(生齐读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二、读第3—12自然段,看“我”之自由,祖父的慈爱。1.出示自主学习要求: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我”?怎样的祖父?怎样的园子?从哪些语句最能体现,找出来再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来2.集体交流。●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我”?(淘气、调皮、快乐、自由)师:从哪些语句最能看出来?(……)▲对于这段话,还有谁继续说说自己的感受。(生说)▲请你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我们一起来读出这样的感受。(齐读)▲是呀,踢飞的是泥土和种子,可踢出的却是无穷的快乐!▲一会儿爬,一会儿乱勾,真自在。请你们来读读吧!▲虽说是做事,实则是在玩耍,是吧!3.这一段中有一个字反复出现,找一找是哪个字?(生:又)出现了几次?(4次)一连串的“又”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一连串的“又”写出了作者萧红在园子里的那种自由与快乐!(板书:自由、快乐)读出你的感受来。(指名读)●这是一个怎样的祖父?(慈爱、宽容、和蔼、对萧红有着深深的爱)1.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交流)2.“祖父大笑起来……”3.祖父对萧红深深的爱,还包含在园子里的那一件又一件的趣事中,读: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下种,(我就下种);祖父铲地,(我就铲地);祖父浇菜,(我就浇菜);祖父休息,(我就休息);祖父喝水,(我就喝水);(师生配合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读)4.祖父还会做哪些事?(挖坑、施肥、摘菜、捉虫……)5.你能不能也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祖父……我就……”。(板书:祖父……我就……)6.同学们学得真好!作者不厌其烦地反复运用了“祖父……我就……”的句式,从这样反复的句子中,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呢?(作者用这们反复的表达方式(板书:反复)让我们充分地感受到了作者身体的自由,心灵的自由!)让我们读出这份全身心的自由!(再次齐读)三、读第2、13自然段,看动物之自由,赏景物之自由。1.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园子呢?文中描写园子的是哪两个自然段?(2、13)2.自由读。●学习第2自然段1.指名读第2自然段。2.交流:你喜欢这个园子吗?(喜欢)为什么喜欢?(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美丽、多彩、有趣)从哪儿可以看出?作者写得好在哪里?(种数多、颜色丰富、描写生动……)3.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种类和色彩的一应俱全,还对蜂子的样子和形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生机勃勃的园子。4.齐读第2自然段。●学习第13自然段1.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园子?2.自由交流(生动、热闹、一切都活了、园子有了自己的生命、自由等)真了不起,可以用一连串的词语来形容了。3.正如文中写道;“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4.哪些语句写出了这份自由?找出来,给大家读一读。…………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也是自由的!谈谈感受(农作物愿意怎么样就,非常自由)5.比较两组句子,你觉得哪一句更好?为什么?(体会作者表达的准确性。)★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