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教案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八年级学科:数学2、课时:13、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一个钉子,4根木条:两根20cm的,两根10cm的。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第一课时,其探究的主要内容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以及“对角线互相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两种判定方法。它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平行线和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应用和延伸,对以后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其它特殊四边形的判定学习奠定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于加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的严密性有积极意义。是学生运用化归思想、数学建模思想的良好素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经历并了解平行四边形判别方法的探索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2、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能根据判别方法进行有关的应用。(二)方法过程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情推理能力。2、在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教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经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一种勇于探索、勇于质疑的精神及严密的数学逻辑推理论证的科学态度;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运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2、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画图,猜测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并给予严密的推理论证,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领悟“实验操作——合理的猜测——严密的推理论证——得出数学结论——运用数学结论”的数学探究方法。3、教学关键: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课堂操作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学流程回顾交流,引入新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范例点击,应用所学→巩固深化,归纳总结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一:问题(多媒体展示问题)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什教师提出问题1、2,由学生独立思考,并口答得出定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其本节课采用复习引入的方式,以问题唤醒学生的么?它有什么作用?2、平行四边形还有哪些性质?3、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时,八(1)班设计了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玻璃班级誓言牌,你能否利用手头的工具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并说明这张玻璃符合八(1)班设计的道理。他几条性质。复习了平行四边形定义和性质之后创设教学情景问题3,可先提示学生用定义,但用定义不好测量时是否还有别的方法,这样就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也就是说除了用定义外,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参与思考问题的积极性;(2)学生能否准确、全面地地回答出平行四边形的全部性质;回忆,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既是它的性质,又是它的判定,目前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只有定义。问题3从实际问题引引出本课主题,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活动二:问题(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1:用两根长20cm的木条和两根长10cm的木条作为四边形的四条边,能否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并观察:转动这个四边形,使它改变形状,在图形变化的过程中,它一直是平行四边形吗?(如图1)你能说出这种方法的道理吗?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探究2:如图,将两根木条AC,BD的中点重叠,并用钉子固定(如图2),两根木条的端点代表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在纸上画出一个四边形,并观察:转动两根木条,四边形ABCD一直是平行四边形吗?你能说出这种方法的道理吗?并与同伴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动手操作、观察,完成探究活动1、2.然后教师演示flash动画,引发猜想得到命题:①命题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