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显示梗死灶,所以,在诊断小脑梗死时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组100例小脑梗死患者中,经头部CT证实的仅有46例,占47.4%。由此可见,头部CT在显示小脑病灶时受到限制,但在发病时可作为脑出血的筛查手段。而头部MRI由于不受后颅窝骨骼伪迹的干扰,具有高度的分辨率以及早期显示梗死灶特性,能清楚、早期显示小脑梗死灶。本组病例中,头部CT未能确诊者,做头部MRI均显示小脑梗死异常信号。这说明头部MRI对小脑梗死的诊断是最理想的工具。由于相当一部分意识清楚的小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上小脑体征十分轻微,容易漏诊;而重症患者,因为其病后迅速昏迷或死亡,小脑体征无法检出,诊断困难;此外,由于大多数患者首发症状是眩晕、恶心、呕吐,常被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梅尼埃病;而以头痛为首发症状,且没有任何体征的患者,常可误诊为引起头痛的其他疾病,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在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的同时,配合恰当的检查,以作出准确的诊断。(收稿日期:2009-12-06)文章编号:1007-4287(2010)12-1996-03椎动脉型颈椎病的MRA诊断张�翘1,刘景臣1,刘光耀1,李祥宏2(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吉林长春130033;2.永吉县医院骨科)��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患病率约为3.8%-17.6%,男女之比约为6�11。随着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该病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分类中与椎动脉有关的一类颈椎病,是引起椎基底动脉缺血的、和颈椎有关的一个原因。以往多是通过症状、体征进行诊断的,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观症状多,客观体征少,这对于临床开展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我们要从中筛选出适合于手术的病例就要有客观依据。由于DSA和CTA都是有创检查,且时间长、费用高,难于普及应用,另外,临床上需要手术的颈椎病多是混合型颈椎病,了解脊髓病变的同时兼顾了解椎动脉的改变(或者了解椎动脉的同时了解脊髓的改变),能同时进行这两种检查的就只有核磁共振。1995年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在临床应用后,开辟了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和治疗的新纪元。国外此后陆续有了一些报道,近几年的报道逐渐增多,但国内这方面的报道较少,尤其是东北地区,由于经济落后的原因,这方面的报道就更少。我院自2001年引进场强为1.5T的超导磁共振机后,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为开展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积累经验。1�材料和方法1.1�病例筛选�将具有以下症状、体征的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作为实验组:颈性眩晕和其他明显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椎动脉转颈试验阳性∀X线有不同程度的退变表现#排除其他源性的眩晕(耳源、眼源、神经源和心血管源性等引起的眩晕)。其中颈性眩晕、转颈试验阳性为主要指标,其他为参考指标;将没有眩晕症状的其他颈椎病(如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作为对照组。1.2�一般资料�按病例筛选原则自2001年7月至∃1996∃ChinJLabDiagn,December,2010,Vol14,No.122003年4月门诊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3例,住院病人1例,共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34-72岁,平均50.6岁;病程1月-20年,平均1.5年。2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体征、X线片等特点见表1。对照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24-74岁,平均48岁;其中颈型颈椎病2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8例,脊髓型颈椎病3例,所有病人均没有颈性眩晕症状,同时转颈试验阴性,排出有外伤史者。全部57例病例均行MRA检查。表1�2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表现和X线片特点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患者(N)百分比(N%)眩晕2083.3头痛1354.2视物模糊312.5耳鸣833.3听力下降520.8倾倒28.3复视312.5吞咽困难00转颈试验阳性24100X线片正位:钩椎关节增生1666.7侧位:曲度变直1875.0关节间隙变窄1145.8前纵、后纵韧带钙化833.3椎体边缘增生骨赘416.7斜位:椎间孔变形、狭小1041.7��其中合并神经根症状8例,合并脊髓症状11例。1.3�MRA检查方法�我院使用GE公司signacv/i1.5T超导磁共振扫描机,病人仰卧,使用颈胸腰(TCL)相控阵线圈,扫描范围为椎动脉全程,应用3DTOFSPGRMRA扫描序列,扫描条件:重复时间(TR)25ms、回波时间(TE)5-8ms、视野(FOV)20mm、矩阵256%128、NEX:1、平均次数(NSA):12次、翻转角20。,扫描层数128层,层后2.0mm,扫描时间5min33s。横轴为扫描,在颈部常规使用预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