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厂异物防范对策一、异物混入的来源异物混入的来源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分析,通常有以下原因:(1)人:加工人员的带入,包括车间工人、管理人员、机修工、参观者等外来进入车间的人员。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员管理不善会造成严重的异物混入,如:毛发、绒线的混入、手套皮混入、创可贴混入、纽扣、钥匙、饰物、烟蒂等的混入。(2)机:加工用器具、设备破损混入:加工用设备、器具破损、脱落很容易造成异物的混入。如筐具、刀具的破损;灯泡、玻璃破裂造成玻璃的混入;焊接维修器具有焊豆、焊渣等造成金属的混入。(3)料:原辅材料处理不良带入:原料来自基地、加工的场所等,本身含有一些杂物如虫子、干草等,加工时清洗不干净、不彻底等都会造成外来异物或本身异物的混入。(4)法:加工方法不正确,原料本身异物较多而工艺中没有选别、清洗等去除异物的工序。(5)环:加工环境不良造成的异物混入:如包装箱中昆虫、苍蝇的混入;产品中苍蝇昆虫的混入;墙壁水泥块破碎、脱落的混入等,另外水质的不洁(水中杂质),内包装材料带有异物等皆可造成异物的混入而影响产品的品质。二、异物混入的防止对策异物混入的防止是食品加工的首要问题,具有常见性和多发性控制异物的混入首先要从混入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预防异物混入的可能。(一)原则及方向(1)加强原料库、前处理车间杂质异物管理的力度,比如取出原料后剩下的废纸箱、废塑料袋、废线绳以及标签等必须随时的清理,保持干净整洁,更不能混入下一道工序。(2)加强车间安全卫生的管理,及时进行检查,发现不安全的卫生隐患及时消除。如:昆虫的捕杀、毛发的控制、橡胶手套的控制、破损工器具的控制、车间报表纸张的控制、车间墙上张贴纸张的控制、对灯管、灯泡爆裂等进行区域性的彻底的清理,不安全的产品一定报废。(3)加强对异物重要性的认识,车间在生产管理中对异物控制的管理要加强,把此项列入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规程当中,全体动员,把异物的混入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二)对异物控制的具体管理:1.1更衣室入口处监督检查a.进入车间前主动将与生产无关的物品交与更衣室管理人员(如:手机、钥匙、饭卡等)集中存放在非生产物品存放区,不准随身携带,不准放在便服中。b.食品、饮料等一律不准带入更衣室内(如:花生、瓜子等)c.更衣室管理人员随机抽查,对于未按以上要求执行人员,报告车间主任,要进行处理。1.2首饰的检查a.严禁佩戴首饰进入更衣室。b.所佩戴的头饰、发夹等进出车间个人进行检查核对。1.4其它因车间需要必须带入的非生产性物品做好出入车间自我检查和出入车间物品登记记录,如有缺损,按重大异常问题处理。2工作人员穿戴管理2.1工作服卫生a.工作服必须清洁、卫生、无异味。b.工作服定时清洗,保持清洁。c.工作服无破损、无线头。d.新工作服穿戴前必须先检查,去除表面的线头等。2.3穿戴要求a.内帽罩住耳朵、头发,内外帽系紧,帽沿紧贴脸部。b.口罩罩住鼻子,不准在车间内随便摘下,不准在车间内吐痰等。c.加工人员全部穿戴围裙,生产过程中不准穿烂围裙,不准戴烂套袖、烂手套。d.围裙、套袖、手套不准乱涂乱画,加工人员的名字、工号可以写在某一位置。e.加工过程中便服不准外露,严禁穿工作服外出。3毛发控制管理3.1工作服穿戴前自检或互检工作服和便服上的毛发,查出的毛发贴在胶带上严禁随手乱扔。工作服、套袖围裙上的线头、绒线,进车间前必须彻底检查、去除,生产过程中由专人定时检查。3.9工作人员理发后必须洗头,将头发渣清理干净,进车间前主动报告卫生班检查人员,并接受卫生班人员的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车间。3.10男工人不可留长胡子进入车间3.11鼓励督促加工人员每周至少洗澡一次、洗头两次。4原、辅、物料间操作管理4.1使用前a.所有原辅物料在使用前必须将外包装清理干净。b.所有分内外包装的原辅物料,外包装不准带入加工车间。c.内外包装物料分开离地放置。b.任何原辅料使用前要开口整齐,避免异物混入。5.3非必须使用的工具禁止带入车间,车间准备的专用工具箱时刻保持清洁卫生。注:如果班中机械设备损坏,需动用电焊机、拉结电线,或挖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