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时代教师提高课堂时效武汉市台北路学校姚健新的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蔡元培先生认为“教育者,非为以往,非为现在,专为将来”。也就是说教育是未来的事业。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肩上的责任吸大。在传统社会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运用继承来的方法解决将会重复出现的问题,教师则是书本知识的复制者。而在信息社会中,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已成为人最要的素质。因而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培养为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成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者。一、教师必需更新观念,做学习型的教师“学高方能为师,德高方能为范”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做到经常问自己:几年前的那“一桶水”经过长时间不断地倒给学生,跑冒滴漏,到底还剩多少?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仅“一桶水”够不够,那“一桶水”的水质如何?有了“一桶水”是否就一定能给学生倒满“一杯水”?你的“出水口”从否通畅?这些水是否有源源不断的源头?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有专家作过这样的研究:不论一般知识的价值,就连高级的专业知识约在五年内也会被逐步更新。就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停止学习的时间太久,可用的知识就越陈旧,与教学会越脱节,从而夫去竞争力。人的一生中已不能截然分为接受教育和从事工作两个阶段、只有不断学习,脑力激荡越频繁,获得的理念就越新,个人生命力才会越强。只有终生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如何是自己真正成为学习型的教师?我认为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不断激发自己内在的学习要求和学习动力,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提高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和本领。其次,要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树立主动学习、超前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真正做到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在学习中求发展。第三,要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方式,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学习。更新观念是自己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与时俱进,更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第四,要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要在工作实践中学习,在继续教育的课堂中学习,在书本中学习,在网络平台上学习,还要向专家学习,向领导学习,向同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冶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从而在激烈的行业竞争和人才竞争中站稳脚跟,有所作为。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教学关键就是要通过情景在学生的头脑中引起认识的兴奋,产生认知的冲突,形成思维的爆炸,进而引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就如同在平静的水面上投人了一块石头,激起圈圈涟漪。那么任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多动手动脑,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主动的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呢?大自然有无穷的奥秘,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总是乐于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所以在科学课堂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向学生展示科学的奥秘,使学生产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如在学习《人体所需的其他营养物质》一课时,我要求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常见食品和饮料的包装袋或标签,把所含成份摘抄下来,每个同学面前都有或多或少几种食品成分表。于是我就问:“你们知道我们收集食品成分表要干什么?”学生七嘴八舌说了起来:“我们要研究这些食品的营养成分”。接着我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想研究关于营养成分的哪些问题?”这一问立即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三、把握教学中的“导”与“放”七年级的科学课自主探究学习,我认为应该有一定的引导而不是一味地放任。如果一味地放任,效果不一定好。在课堂上,如果将所有的内容都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探究,也就是教师“放”的过多,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就会比较片面。等高线的识别和判读是一个难点,经过多次学习和复习还是由很多同学有困难。我想了多种办法,最后发现让学生把自己的拳头当作一个地形区。自己画一个“拳头等高线地形图”,就能很好的记住山顶(指关节)是闭合的线圈,中间海拔高;鞍部(两指关节之间)是两山顶之间海拔较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