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儿童暂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别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能够完成这些任务”的潜力。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从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当前,随着后工业社会时代影响的不断深入,大多数劳动力不再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造成了农村孩子成长的家庭生活环境差异性的不断扩大,各自智商、情商、知识、阅历很不同,兴趣爱好各异,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更是不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也就是说,在相同时期内每个农村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很不相同,他们都有着各自差距很大的最近发展区。这对于教师从事农村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和难度,更要求农村教师寻求和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农村地理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对这些原理的运用。首先,调和教学内容与学生现有水平参差不齐的矛盾。这要求教师对教材有较高的再创造能力,设计好分解的教学目标和分层次的教学内容。其次,教学内容的设置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还需要教师能关注学生生活、社会生活,找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与我们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点,只有找好这个结合点,灵活地使用教材,使知识更有生活气息,更容易被理解和接纳。再次,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这需要教师能为学生巧妙地搭建好课与课之间、节与节之间知识的有机联系,要将散碎的知识点串起来,连成线,构建出合理的体系,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唤醒沉睡的记忆,以利在下一个最近发展区的学习和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能恰当地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可以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然而,要正确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教学,须具体把握好三个方面。一、准确定位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由于班级授课制的限制,每个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既有其自身的特点,也要受课程目标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定位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时,既要思考教学目标的共性,也要考虑学生的个性。调和教学内容与学生现有水平参差不齐的矛盾,要求教师对教材有较高的再创造能力,设计好分解的教学目标和分层次的教学内容。为了达成某一教学目标,要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出符合学生差异的不同层次的分目标,来帮助每个学生准确界定最近发展区、顺利达成学习目标。二、努力唤醒学生的现有水平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参与学习活动的情感态度,决定了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由于遗忘的影响,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很容易被削减,需要通过回忆才能唤醒记忆。在教学中,我们通常运用以下办法,帮助学生唤醒对原有知识、技能的记忆,同时激发其参与学习活动的深厚兴趣,以最佳状态进入最近发展区。地理学科具备挂图、模型等传统直观教具,又可以运用投影、幻灯、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思维迅速带入到具体的地理场景中,还可以说段趣闻讲个故事,朗诵诗词、俗语或解释典故等扩展学生思路。若多种方法适度穿插、交替使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唤醒记忆、准备学习,能感受到学习的“易”“趣”“活”,使学科兴趣、学习动机转化为意志行动,逐步形成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顺利完成最近发展区中学习任务。1、课前预习复习,在讲述埃及的时候可以结合教材介绍木乃伊的制作和背景和复习北非的气候情况2、情景模拟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讲“印度”时,光靠文字表述,讲理论,让学生凭空想象,那样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不能主动地参与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活动,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能利用多媒体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