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学习障碍与对策小学生的学习障碍是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偏差的重要原因。在语文教学中的学习障碍表现为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或者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困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每个成员的个体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解决这一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根据所掌握的一些理论和教学实践,我就语文学科中小学生学习障碍的成因及对策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一、小学生语文学习障碍的成因与归类学生学习障碍的成因是多样的,有内因也有外在因,但要在众多的因素中找出主要的因素,就很难找到比较统一的答案。综合内因和外因,我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认知能力的影响认知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它包括动作、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各种认知能力的发展会出现一些差异,这是正常情况,但如果差异过大,就会导致小学生的学习障碍。学习障碍的小学生与正常小学生的重要区别是,前者在各种认知能力发展上差异明显,即有的方面的认知能力发展的好,有的方面的认知能力发展的缓慢,甚至出现障碍。(二)学习意志的影响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的心理目的的心理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意志最突出的特点是目的性和克服困难。造成学生学习障碍的学习意志的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缺乏意志的自觉性,即受暗示性和独断性,表现为没有坚定的意志力或毫无理由地坚持自己的错误做法。如有的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和解答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而改变或干脆“人云亦云”;而有的学生对于问题容易钻“牛角尖”。二是缺乏意志的果断性,即对问题的态度轻率或优柔寡断,表现为遇事不加思考,草率地做出判断,或是三心二意、徘徊犹豫。其次是缺乏意志的坚持性,即意志薄弱。有的学生做事虎头蛇尾,在学习上一遇到困难便灰心丧气。我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原先再班中成绩还算不错,但有一次测验,由于作文离题而使成绩比原先低了一些,从此便萎靡不振,过了几天连英语测验都没做好。(三)学习方法的影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小学生已经能自发的掌握许多学习方法,但这些仅是一些简单的方法,而且学生的这种自发的掌握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发展也是平衡的,有的学生不善于去掌握这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有的学生到五年级还没学会预习、复习的方法,这样,不但对旧的知识不能牢固的掌握,不会领悟到“温故而知新”的含义,而且对于将要学习的知识也心中无底,造成听讲时没有主次之分,越学越累,以致产生厌学的情绪。小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很大一部分是教师在讲课时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学生的,学生对这些学习方法的掌握也存在着差异。受学生主体主动性的影响,有的学生对于这些学习方法的接受不是积极的,甚至根本没有接受,这样在今后的学习中必定会产生某一方面的障碍。如小学四年级在教学概括段落大意时,根据不同的课文逐步学习了“节意合并法”、“摘句法”等方法,但有的学生不注意学习、积累,在今后的学习中便出现了归纳段落大意的学习障碍。(四)生理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学习障碍的形成与其生理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具体可以分为遗传和智力两个方面。每个人一生下来便继承了父母的生物特征,所以父母的某些生物特征便会在子女的身上显现出来。虽然遗传对儿童的体质方面的发育发展的影响是直接的,只要人类的能力还在不断发展,遗传依然给人类提供着发展的可能性,但在某些人身上,遗传的影响力是明显的。我接触过一个父母都是弱智的学生,他的智力也明显低于普通学生,更重要的是在许多方面他都存在着学习的障碍。由此也显见智力对于学生的学习障碍的形成是有着一定影响的。但这这里所说的弱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低智商,而是综合个体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而加以定义的。一般说来,这种意义上的弱智学生都存在着学习障碍。二、消除小学生学习障碍的对策(一)偏爱由于学生学习障碍的形成有着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因素,所以,在有学习障碍的学生身上经常显露出自卑、不合群、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