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初中化学实验比较1美国化学教材实验与探究栏目及内容设置美版教材中实验和活动以多种形式出现,在教材的目录中将所有的学科探索内容按“每章课题”、“探索活动”、“增进技能”、“试一试”、“技能实验室”、“生活实验室”的顺序逐一列出。“每章课题”指的是贯穿整章的探索课题;“探索活动”是课前的思考与探索;“增进技能”则是观察、解释数据、分类、预测等专业技能训练内容;“试一试”是对基本概念进行巩固与强化的实验或探索内容;“技能实验室”、“生活实验室”的目的则分别是探索技能的强化和科学知识的应用。1.1探索活动探索活动安排在每一节前面,以活动设计为主,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其目的是通过学生课前的思考与探索,以达到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引起学生的疑问和预习新内容的教学目的,为新旧知识的过渡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如讲解金属元素时,课前要求学生探索“为什么使用铝”[2]:①仔细观察几件铝制品,如铝制饮料罐、可变形的铝制馅饼烤盘、铝制重型钝头剑、包装用铝箔纸以及铝芯线等。②比较这些铝制品的形状、厚度以及外观。③如果你将这些物体反复弯曲再拉直,会产生什么结果?④这些物体都有什么用途?思考推论:根据你的观察,列出你所了解的铝的性质。想一下,为什么这些物体要用铝来制作?你认为其中哪些物体可以用其他金属来制作?说明理由。1.2增进技能美版教材在每一章节都设置了“增进技能”栏目,对学生进行科学技能、方法的训练,主要训练学生的8种专业技能:预测、计算、推论、测量、分类、制图、观察、实验设计。例如,《化学反应》分册中有一个“解释数据”的增进技能栏目内容如下[1]:①测量1块方橡皮1个面的长与宽。②计算这一面的面积(面积=长×宽)。继续测出其余5个面的面积,6个面的面积相加就是总表面积。③用小刀将这块橡皮一切为二,然后重复1、2,再将2个小立方体的表面积相加,得到新的总表面积。④比较割切前后总表面积的变化。⑤预测如果再次将立方体切小,总表面积会有什么变化?请验证你的预测。该内容看似与化学无关,实则在活动中让学生训练基本观察、测量、计算等技能,并通过实物的模拟来思考分析化学反应速率与表面积之间的关系。1.3试一试美版教材中的“试一试”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对基本概念的巩固与强化作用。首先学生通过课前的探索活动发现问题,然后利用教材新知识的学习和引导解决问题并找出规律,此时再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生动的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进行概念的巩固和反复强化,通过“试一试”引出新的问题。例如,提出“质量守恒”知识后,要求学生“试一试”[1]:①收集一些螺栓,每一个都拧上螺帽,称出总质量。②把螺帽旋下,分别称出螺栓、螺帽各自的质量。③把螺栓、螺帽重新组合,把2个或3个螺帽与一个螺栓放在一起。④再一次称出总质量,比较上述各步骤得出的质量数。建立模型: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是否可与螺栓、螺帽相类比?如何用实验建立质量守恒模型?1.4技能实验室《科学探索者》中“技能实验室”是每章学习结束后对化学技能的强化。一般分为5个步骤:明确指出通过此实验是强化什么技能;提出问题,并给予实验材料和详细的实验步骤;填写表格;分析与结论,回答教材提出的对实验的疑问,然后得出结论,并且要求学生思考由实验引出的更进一步的问题;实验设计,在已完成实验的基础上,为了解决新的矛盾而要求学生设计新的实验。1.5生活实验室《科学探索者》的“生活实验室”主要是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几乎每章都有,形式多样,常见的有4种主要形式:“实践活动”、“工作机理”、“揭开谜底”和“动手做”。主要形式内容的顺序分别为:由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由例子引入→提出相应问题→告知本实验训练学生的技能种类→材料→步骤→分析与结论→运用→实践活动。1.6每章课题美版教材的2个化学分册均有4章,每章的开始都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题要求学生完成。课题一般由课题目标、课题准备、检查进度和总结(或结果讨论)4部分构成,课题任务渗透在每一节新课里,只有完成本章节的学习,才算真正完成课题。例如,“酸、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