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信息获取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信息获取--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内容标准】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2、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让学生体验在有明确的信息需求情形下信息获取的一般规律,使学生能够总结、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再进一步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掌握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原因,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选择。最后让学生体验在没有明确的信息需求情形下,如何用自己的知识、智慧、生活经验等来获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规划和归纳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利用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并对方案和信息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感受各种不同条件下信息获取的方式与性价比。情感与价值目标: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教学重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信息获取方案的确定。【教学难点】剖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准备PPT讲稿)【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机房【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点名,然后指出:现在许多家长给孩子起的名字时怕与其他人重名,就在字典里找了很多生僻字,弄得很多老师在课上都不怎么点他的名。提问:如果我们碰到不认识的生僻字,该怎么办?(查字典、口头询问、利用相关软件等)常用的几种获取信息的具体方式:通过人与人的沟通获取信息;通过查阅书籍和报刊等资料来获取信息;通过广播、电视获取信息;通过影视资料获取信息;通过电子读物获取;利用数字设备获取信息;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了解信息的工具、途径有这么多,那么怎样才能有效使用?获取信息的一般步骤有哪些呢?『新课教学』一、信息获取的一般环节㈠、定位信息需求书本上P13资料中的刘蕾想出去郊游,需要了解天气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她选择了通过天气预报信息台96121来获得信息。双休日去郊游,去的地方,一般大家都去过,只要考虑天气是否可以就行了,那么,如果到外地去呢?像老师国庆节期间准备去一趟安徽黄山,大家帮我想一想,我需要知道哪些信息?(班车时间、交通信息、宾馆信息、旅游风景信息、商场信息、饮食信息……)总而言之,也就是我在出发前要了解到国庆期间有关黄山的旅游住宿等系列信息。这个过程就是信息获取的第一个环节:定位信息需求。也就是要明确,自己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什么样的信息"。㈡、选择信息来源确定了信息需求后,还要选择恰当的信息来源,即进入信息获取的第二个环节。信息源可以粗略划分为:1、口头型信息源(个人信息源):直接找相关部门相关人员,比如寻找旅行社进行咨询;2、电子型信息源:电话、电视、互联网,可以找到各种信息;3、文献型信息源:书籍,比如导游方面的书籍;4、实物型信息源(现场信息源):如住宿信息、商场信息可以去了以后直接现场观察。注意:不同的信息源之间可以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利用。㈢、确定信息获取方法因为信息源比较丰富,并且技术特点不同,导致了信息获取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所以确定一个合适的信息获取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南辕北辙"的故事在现在虽然不是绝对不能实现,但我们没有必要根自己过不起走那么多冤枉路。比如我们到图书馆找书,一般都会用计算机检索系统,再不然就是利用书架上的图书分类,绝对没有哪个是一进图书馆就从最外面的书架一本一本往里直接找的。通过以上分析,大家认为我这次黄山之行,通过什么渠道获取相关信息最为恰当?评价信息通过前面三个环节,我们一般都会顺利获得一些信息,但这些信息是否适用、可信度如何、实效性怎样等等都需要我们再次进行判断,也就是评价信息。评价信息是有效获取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直接涉及到信息获取的效益。如果通过第一个信息源获取的信息不能满足我们的信息需求,就需要重新进行信息的获取。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