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复苏【复苏准备】1.每次分娩时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料新生儿。2.复苏1名严重窒息儿需要儿科医师和助产士(师)各1人。3.多胎分娩的每名新生儿都应由专人负责。4.复苏小组每个成员都需有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均应具备熟练的复苏技能。5.检查复苏设备、药品齐全,并且功能良好。【复苏的基本程序】此程序贯穿复苏的整个过程。评估主要基于以下3个体征:呼吸、心率、肤色。(图1-1新生儿复苏流程图【复苏的步骤】(一)快速评估新生儿复苏流程图"出生后快速评估+(A((出生后立即用几秒钟的时间快速评估4项指标:1.足月妊娠?2.羊水清?3.有哭声或呼吸?4.肌张力好?如以上任何1项为“否”,则进行以下初步复苏。(二)初步复苏1.保暖2.体位:置新生儿头轻度伸仰位(鼻吸气位);3.吸引:应限制吸管的深度和吸引时间(V10s),吸引器的负压不超过100mmHg(1mmHg=0.133kPa);羊水胎粪污染时的处理图1-2羊水胎粪污染时的处理*有活力的定义为:规制呼吸或哭声响亮、肌张力好及心率>100次/分,以上三项中有1项不好者为无活力。4.擦干:快速擦干全身;5.刺激:用手拍打或手指弹患儿的足底或摩擦背部2次以诱发自主呼吸,如这些努力无效表明新生儿处于继发性呼吸暂停,需要正压人工呼吸。(三)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1.指征:(1)呼吸暂停或抽泣样呼吸;(2)心率<100次/min;(3)持续的中心性紫绀。2.方法:(1)正压呼吸需要20〜25cmH2O(1cmH2O=0.098kPa),少数病情严重的初生儿起初可用2-3次30〜40cmH2O,以后维持在20cmH2O;⑵频率40〜60次/min(胸外按压时为30次/min);(3)充分的人工呼吸应显示心率迅速增快,由心率、胸廓起伏、呼吸音、心率及肤色来评价;(4)如正压人工呼吸达不到有效通气,需检查面罩和面部之间的密闭性,是否有气道阻塞(可调整头位,清除分泌物,使新生儿的口张开)或气囊是否漏气,面罩型号应正好封住口鼻,但不能盖住眼睛或超过下颌;(5)经30s100%氧的充分人工呼吸后,如有自主呼吸,且心率>100次/min,可逐步减少并停止正压人工呼吸。如自主呼吸不充分,或心率<100次/min,须继续用气囊面罩或气管导管施行人工呼吸,如心率<60次/min,继续正压人工呼吸并开始胸外按压;6)持续气囊面罩人工呼吸(>2min)可产生胃充盈,应常规插入8F胃管,用注射器抽气和在空气中敞开胃管端口来缓解。(四)喉镜下经口气管插管1.气管插管指征:(1)需要气管内吸引清除胎粪时;(2)气囊面罩人工呼吸无效或要延长时;(3)胸外按压的需要(4)经气管注入药物时;(5)特殊复苏情况,如先天性膈疝或超低出生体重儿。2.准备:进行气管插管必需的器械和用品应存放一起,在每个产房、手术室、新生儿室和急救室应随时备用。常用的气管导管为上下直径一致的直管(无管肩)、不透射线和有cm刻度。如使用金属管芯,不可超过管端。气管导管型号和插入深度的选择见表1-5。表1-6不同体重气管导管型号和插入深度(唇-端距离)的选择2.3.体重(g)导管内径(ID)mm唇-端距离cm*<1000〜2000~30003.58>3000~4.09*为上唇至气管导管管段的距离(五)胸外按压1.指征:100%氧充分正压人工呼吸30s后心率<60次/min。在正压人工呼吸同时须进行胸外按压。2.方法:应在胸骨体下1/3进行按压:(1)拇指法:双手拇指端压胸骨,根据新生儿体型不同,双手拇指重叠或并列,双手环抱胸廓支撑背部。此法不易疲劳,能较好的控制压下深度并有较好的增强心脏收缩和冠状动脉灌流的效果。(2)双指法:右手食、中两个手指尖放在胸骨上,左手支撑背部。其优点是不受患儿体型大小及操作者手大小的限制。按压深度约为前后胸直径的1/3,产生可触及脉搏的效果。按压和放松的比例为按压时间稍短于放松时间,放松时拇指或其他手指应不离开胸壁。3.胸外按压和正压人工呼吸需默契配合:避免同时施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应为3:1,即90次/min按压和30次/min呼吸,达到每分钟约120个动作。因此,每个动作约1/2s,2s内3次胸外按压1次正压呼吸。30s后重新评估心率,如心率仍<60次/min,除继续胸外按压外,考虑使用肾上腺素。(六)药物在新生儿复苏时,很少需要用药。新生儿心动过缓通常是因为肺部充盈不充分或严重缺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