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锚地(位)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1)适当的水深:锚地的最小水深、可抛锚的最大水深(2)良好的底质和海底地形(3)水流:流速缓、流向稳定(4)具有符合水深要求的足够回旋余地(5)良好的避风条件(6)其他方面:远离、航道2.试述单锚泊操纵的要领及其注意事项。(1)船身与风向、流压的交角:交角要小,空船迎风、重载迎流。(2)抛锚时余速要小:最佳时机,略有退缩;余速(对地)。如何判定:冲程;横串视物不好;倒车水花,打至船中对水速度为0(3)深水抛锚:至抛锚点前消除余速;用锚机动力将锚和链松至海底5~10m,或海底;一松一刹,松至所需链长;抛妥锚后,上妥制链器(4)松链要领:先松两倍水深刹住;锚链拉起与水面交角60度左右松、刹住、受力拉起、再松、刹住,直至松到需要的长度;锚链一次不要松太多;退速太快刹不住时,速报驾驶台,用刹车刹不住时让其溜,速开进车;松至预定长度,刹住,上好制链器;判断锚已抓牢3.从船舶操纵的角度如何确定富余水深确定富余水深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为保证船舶航行安全并使船体水下有足够的水深供船舶操纵,船舶龙骨下水深留有一定的安全余量,该余量即为富余水深。富余水深随着实际吃水和实际水深的变化。引起吃水变化的因素有船舶的纵倾和横倾,航行下沉,波浪引起的船舶吃水增量等。实际水深与潮汐有关等因素有关。4.简述离泊操纵要领及其注意事项。(1)确定:首先离、尾先离、还是平行离法(2)掌握甩尾角度,注意前倒缆受力(3)控制船身前冲后缩(4)使用拖轮离泊:应与拖船船长协商助操方案外,还应考虑拖船的性能和功率大小及采用合适的作业方式,避免在急涨或急落或强风时,因拖船功率不足或作业不当而发生事故。5.试述搁浅后盲目动车的后果。(1)盲目动车,可能导致船体、车叶和舵叶受损加重。(2)即使能够脱浅或离开礁石,也可能再次搁浅或上礁(3)如是搁在尖锐的礁石上,则还可能扩大破损,致使大量进水而沉没。(4)长时间用车,会使主机冷却水系统吸入过多泥沙,有导致该系统堵塞的危险;(5)若盲目使用倒车,对右旋单桨(FPP)船而言,倒车时尾左偏,易使船体打横,可能会使情况更加恶化。6.图示说明延迟行动的操船方式。7.简述流对船舶操纵的影响。(1)水流对船速和冲程的影响:船速不变,顺流航速比顶流航速快2倍流速,对地冲程顶流小于顺流;(2)水流对舵力的影响:舵力不变(3)水流对舵效的影响:顶流比顺流舵效好(4)流压对船舶漂移的影响:保向保速,预配流压差,靠泊角度要小(5)流对旋回圈的影响:流致漂移,旋回所需要的水域长度(6)弯曲水道水流对操纵的影响:顶流过弯深吃水船船速较易控制,但水流将船压向凹岸,俗称扫弯,但舵效比顺流好;顺流过弯——船位:航道中央略偏凹岸侧。8.简述右旋FPP单车船如何运用车、舵缩小向右掉头水域的操作步骤。①右满舵、前进三;②后退三、左满舵;③右满舵、前进三。9.何为舵效影响舵效的因素有哪些舵效:是舵力转船效果的简称,舵效是指航向角对操舵的反应能力,舵效是保持航向和改变航向的效率。影响因素:舵角,舵速,船舶的排水量,船舶倾斜,舵机性能,风流及浅水,与舵的安装位置有关。10.简述船舶在追越过程中船间效应及可能发生的危险。船舶在近距离上对驶会船,或追越,或驶过系泊船时,两船之间产生的液体作用,将使船舶出现互相吸引,排斥,转头,波荡等现象,称为船间效应。追越过程中随两船相对位置的变化,船间作用力大小和方向也相应发生变化,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11.简述接、送引航员的操船方法。(1)仔细查阅有关资料,做到心中有备而来(2)抵达前(2〜3小时)用VHF与引航站联系,预报ETA,并严格控制;(3)引航船附近上下引航员的船有时较多,应备车航行、加强了望、注意避让、控制船速、与附近船保持安全距离;4)充分注意引航站附近的风流影响(5)根据引航站要求,放妥引航梯、照明灯,备妥救生圈、安全绳、吊包绳等;并确保引航员上下船的安全。12.简述冰中锚泊、靠泊、停泊的注意事项。(1)冰厚>10cm,不宜锚泊,因受流冰冲击压力大,尤其是大块冰一易造成断链,不得不锚泊时,出链长度在2倍水深,走锚不可松链,锚机保持慢转。(2)停泊:首顶流水方向,车舵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