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农村学生而言,想要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持久的稳定性,就得因材施教。教学得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身边开始,而家庭资源是强有力的课程资源。虽说学生生活在家庭之中,可是对家庭的认识只停留在家庭的表面,所以家庭资源可开发和利用的方面对教学的帮助就更为重要。在《快乐的一家子》一课时,让学生从自身家庭实际出发,说出在家庭当中最快乐的事情与同学共分享。把课堂主体性还给学生,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格外高涨,最后经过教师的总结让学体会家庭的温暖。在《读懂爸爸妈妈的心》一课的上课之前,提出问题:1、父母最喜欢做什么?2、父母为什么要我来上学?3、我做错事情的时候,父母是怎样教育我的?通过学生对家庭生活的回忆以及向家长咨询等方式,把所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从而增强学生对父母的认识和给予我们的关爱。这样的方式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对教学的作用,不仅使教学还原为学生对家庭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提高学生对家庭的全面了解。二、学校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农村学校相对城镇学校而言,软件和硬件设施等方面都比较不全面,但我们也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好学校资源,同样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呵护我们身体》一课中,我就运用学校住校生多的特点,带领学生参观男、女生宿舍的卫生情况。然后加以对比,让学生们思考、分析并回答环境对身体的影响及身体对于自己将来的重要性,从中不仅提高学生个人卫生意识以及怎样去呵护我们对身体,更了解身体对于学习、生活以及将来的工作的重要性。在《科技带给我们什么》一课中,刚好学校正在扩建之中,建筑队有许多现代化的机械,所以组织学生观看机器的运作、并向师傅们讨教机械的原理和作用。虽然有的一知半解,但通过这些资源的利用,无论是学生对科技产品的认识,还是言语表达能力及对社会发展的了解,都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所以学校资源也很丰富,就在于教师的发现及运用,并焕发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三、乡土资源的发掘和利用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我们,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如我们的语言、独特的地理环境位置、民族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生活和生产经验等。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要想让他们深入了解自身的乡土文化习俗,还得让他们自己深入的学习。因此,在《浓浓乡土情》一课中,刚好是本地区民族的盛大节日“三月三”,所以我就让学生们去了解乡土的独特文化,如:家乡节日的意义、家乡的服饰、家乡的民族歌曲、家乡的风俗习惯、家乡的特产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认识家乡的非物资文化资源和民族的独特性,也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吃穿用哪里来》一课中,学生对于自己家、本村的农产品真是了如指掌,所幸,我就把黑板交给了学生。真是让人惊讶不已,除了常见的热带瓜果蔬菜以外,更有像玫瑰园、黑番茄等特色农产品,展示在我们眼前。通过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真正体现了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了解乡土资源、认识乡土资源,提升学生热爱家乡道德的情感。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出无限的课程活力。通过对农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在接触中获得广泛的社会信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学生社会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指导了学生如何去学习和生活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