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一轮复习基本概念突破生物实验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研究对象的一种科学方法。展开点说,实验是依据假设,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对实验变量(或因子)的变化和结果进行记录、解释的科学方法。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研究对象的方法,或者说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的事实现象进行捕获解释的方法。观察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必须客观而周详。实验方案:即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应包含的所有内容。正规的实验方案通常包括:“实验课题”、“实验原理”、“实验假设”、“实验预期”、“实验目的要求”、“实验方法类型”、“实验对照类型”、“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和“实验结论与讨论”等项目。而在中学生物课本的实验指导中,实验假设和实验预期大都隐含在“实验原理”项目中,实验方法类型、实验对照类型则一般隐含在“方法步骤”项目里。实验原理:是指实验操作过程中所遵循的科学原理或方法。实验原理可以是所学习的科学理论,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际上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也可以是已有的科学方法,如“还原性糖的鉴定”实验的原理是:还原性糖遇斐林试剂,在沸水浴(隔水加热至沸腾)情况下,出现砖红色。某些实验的实验原理可能不只一个,如“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既有提取DNA的原理,又有鉴定DNA的原理。实验假设:即假说,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是对所提出的问题所作出的参考答案。假设一般分为3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和已知的科学原理,通过创造性思维,提出初步假定;第二步作出预期(或推断),即依据提出的假设,进行推理,得出假定性的结论;第三步验证假设,即依据假设和预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结果假设或被否定,或被修正,或被证实。如果假设得到证实,预期得以实现,则假设(假说)转化为科学理论,故假设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形式。实验步骤:即实验过程。就是验证实验假设是否正确的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步骤的叙述格式一般是三段式:第一步:实验材料的选择、分组与搭配,体现无关变量相同。第二步:实验组、对照组的不同处理,体现实验变量的处理差异。第三步:“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测定或连续观察、测定实验结果,体现获得的反应变量是什么。叙述的要求是:①分步叙述,要有标号(也可采用表格方式);②研究对象或器皿要有标记;③说明对材料的选择和处理;④对部分实验条件要有量、时间等描述:如37℃水浴中保温5min,加入等量……。实验结果:是指所观察、测定到的反应变量,即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可以是定性描述,如生长发育速度的快慢、开花时间的早晚、产生气泡的多少;可以是定量描述,如单位时间内气泡的产生数量、身高体重的增加值;可以是叙述式,如植物移栽后的生长状况比较;可以是表格式,如记录的数据;也可以是曲线式,如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个体重量变化曲线等。实验结果的预测根据不同的实验而不同:对于验证性实验结果的预测,只需答出实验的理论结果;对于探究性实验的结果的预测,就有多种可能性,一般要“穷举”。用心爱心专心实验结论:是指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而得到的理论结果。实验结论必须根据预测的实验结果或实际实验结果得出。一个结果应对应一个结论。①如果所获得的结果与假设相符,则肯定假设;②如果所获得的结果与假设不相符,则否定假设;③如果结果与假设无关,则无从判断。变量:或称因子,是指实验过程中所被操纵控制的特定因素或条件。按性质可以分为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无关变量和额外变量等。实验变量:即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给定的因素或条件。如用曲线表示即“横坐标所表示的量”。例如,“温度对酶的催化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实验变量;“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中,“外界溶液浓度”是实验变量。在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必须是单一的,即所谓的“单一变量原则”。反应变量:即因变量或应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如用曲线表示即“纵坐标所表示的量”。例如,“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