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市南苑小学六年级语文学科备课专用纸第一单元课题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2教时总第个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2.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准备(一)教具学具:PPT(二)先学提纲:(见《当堂反馈》)学情分析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有点难度,要让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再反复读来体会他的爱国情感。教学过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你从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肖邦不得不离开祖国--波兰。)2.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难忘的。二、出示目标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出第二自然段。三、品读感悟(一)学习第二段。1.提示任务。那“不得不”离开的场面是怎么样的?2.自主阅读。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3.展示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4.学生再读这三个场景,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a.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来为他送行,而且老师特地为他谱写了送别曲--《你远在他乡》。(想像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情。b.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想像他当时的激动神情,指名、集体读。C.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请收下吧!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结合老师前面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5.此时的肖邦怎么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抓住:“郑重地”、“回首、望了望”,理解肖邦对祖国的牵挂与难舍之情。6.朗读全段体会师生间真挚深厚的情感。7.指导学生背诵。(告别亲友离华沙师生咏唱送别曲时老师叮嘱、送礼物肖邦接杯登车去)8.练背,检查。(二)学习第三段。1.提示任务。肖邦在国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行动的?2.自主阅读。(1)朗读有关句子,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2)默读第4自然段,想这段写了什么?3.展示交流。肖邦忘我地工作,你从哪儿看出来?(全部倾注、工作工作再工作、彻夜地、没有了时间的概念)a.朗读体会他的这种精神。b.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引读这一节第一、二句。所以,引读最后一句。c.看插图小结:他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再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帮无论在钢琴的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就是这样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三)学习第四段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1.提示任务。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2.自主阅读。3.展示交流。(1)什么叫“弥留之际”?(2)肖邦为什么病得这样重?(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我的灾难深重的祖国呀,整整18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你,努力做着一个赤子应该做的一切……我生不能回到你的身边,死后也要长眠于你的怀抱……)4.引读第6自然段。(1)理解“与世长辞”。(2)读一读,比一比,说说有什么不同。(肖邦就这样与世长辞了。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39岁。当时他才39岁。)5.交流,小结: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四)总结课文,朗读全文1.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2.朗读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