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运动和力”是力学的基础,内容包括运动的描述,惯性及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等知识,考查的重点有参照物的选择、速度及其计算、惯性现象及其解释。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判断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本部分可以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以填空、选择、作图和计算的题型来考察,具体的要求是: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能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能用示意图描述力。知道二力平衡条件。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知识总揽】【基础知识回顾】1.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注意:如果选择的参照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也不一样。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越慢。(2)速度:①物理意义: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②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③公式:v=s/t。④单位: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秒,符号是m/s,在交通运输中常用单位是千米/时,符号是km/h。其中1m/s=3.6km/h。(3)常见的两种机械运动①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②变速直线运动: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改变。变速运动的运动快慢可用平均速度来粗略描述。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长度及其测量①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②测量Ⅰ.测量工具:学生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更精确的测量要选用游标卡尺等其他工具。Ⅱ.刻度尺的使用方法A.使用刻度尺前,首先应该弄清楚刻度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a.零刻度线:刻度尺的最小刻度;b.量程:刻度尺一次能测出的最大长度;c.分度值:两条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在测量过程中要做到五会:a.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b.会放:刻度尺要放正,不要歪斜;刻度尺的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零刻度线磨损的,应另选某一刻度线为“零点”。c.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d.会读:读数时,除了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e.会记:记录测量结果应注明单位。(2)时间及其测量①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②秒表的使用计时开始时按动按钮,计时结束时再按动一次按钮。大表盘上的时间加上小表盘的时间即为计时时间。(3)误差①定义: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我们称为误差。②减小方法:a.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b.改进测量方法;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4.力(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3)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称之为力的三要素。(5)力的作用规律: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5.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2)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6.二力平衡(1)概念: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称为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重要考点突破】1.明确运动的相对性,会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物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是否做机械运动,主要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如果物体与所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