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长方体的认识论文VIP免费

长方体的认识论文_第1页
1/2
长方体的认识论文_第2页
2/2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感悟——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杨玉萍荷兰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儿童用逻辑方法组织活动的能力有着一个持续但并不连续的发展过程。在最初的阶段,他们通过手、眼以及各种感觉器官进行思维,经过一段时间的亲身体验,通过主动的反思,就会客观的描述这些低层次的活动,从而进入一个较高的层次。必须注意,这个高层次的达到,决不能借助算法或形式的灌输来强加给他们。”《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几何初步认识知识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注意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身体验,丰富学生对形体的感知,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一、教学中渗透给学生数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使用各种学具,教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不光理解了知识,同时还掌握了一些数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向指路创设情景,提供信息、资料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用“试一试”、“比一比”、“做一做”等体验方法,将“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再现”,使之成为丰富思维的活动。学生正是在这种“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体验性学习中,由于每个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都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思维是独立的、独特的,很容易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其创新的潜质有条件得到开发。在体验性学习中,通过交流讨论,每个学生都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新的思想方法,每个学生又能够充分地表现自我,学生的思想、能力、个性都是发展的。每一个学生又都在不同的学习层次上得到自我实现,学生的体验也是发展的。这节课的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了解决问题需要一些方法和策略,从而在使用方法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过程意识。“应该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应通过一些探究性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逐步感受,逐步领悟,逐步形成,逐步发展。几何图形是很抽象的,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用手摸,用眼观察去体验立体图形,循序渐进最后抽象出长方体,并总结出长方体的特征。这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实践——总结”这一探究过程。整个过程,从观察思考,到讨论、操作、探索发现,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经历了探索长方体棱、顶点及特点的全过程。只有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焕发创造力,迸发创新的火花。三、引导多向思维,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展开多向思维,是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基础。数学示范课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知道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然后用和乘4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四、提供学生交流的平台。交流是人们发表意见,展示思考过程、相互理解、共同探究、传播数学文化的一种社会性活动,是一个建构过程。在引导学生探究中,通过交流、反思,获取了新知。如:在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通过组织学生“数数、看看、量量、找找、议议”进行探索。接下来就自然出现了“我发现了……”、“我发现了……”这样的交流场面。正是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获得了新的启示、新的感悟,形成了新的知识、新的经验、新的智慧或及时地调整了自己的探究心理。于是实现了一次成功的感悟,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知识建构过程。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我们的教学越加变得春光灿烂,融入现实生活中。这难道不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魅力吗?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论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