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课教学中体验式学习初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品德与社会》课标中也指出品德课学习应“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为此,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进行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一、小学思品课体验式学习的特点体验式学习是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这一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因此体验式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自主性: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者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与保证,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没有主动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更谈不上学习过程的完成。在体验式学习中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独特的作用。2、活动性:现在思品课教学课堂上一般是以活动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式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直接参与调查、观察、实验、讨论、制作、表现、游戏等各种活动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学生的体验能力。3、实践性:品德课教学是以改造学生的主观世界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活动,在学习中应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教学形式上采用学生喜欢的多样化的活动形式,研究方法、表现和交流方式,不断延伸与扩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体验、感受、领悟,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体验习惯,内化道德认识。二、品德课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策略(一)、情感体验式情感体验式就是指教师运用道德情感体验点,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联想,对比和心理换位思考等途径,实现道德情感的共鸣和升华。情感体验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直觉的情绪体验,要求教师善于捕捉和优化道德情感引发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搜集一些与学生很贴近,很新颖的事例;借助多媒体设置问题情境和悬念等来启动学生直觉的情绪体验。例如,在学习《注意交通安全》一课时,我先播放几组遵守交通规则与不遵守交通规则不同后果的场面的录像,引导学生进行心理体验:人人遵守交通规则,秩序井然,我们的心情怎样?如果大家都不遵守交通规则,血淋淋的交通事故不断,你又有什么感受呢?我运用强烈的对比和生动的场景并通过换位思考、情绪体验,构建了课堂上积极的心理环境,让学生自觉接受要遵守交通规则的道理,认识到不遵守交通规则将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情感体验的第二层次是道德情感体验。它是在学生直觉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发展到对社会性情感的体验,为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首先,要引导学生借助多种感官,通过对课文内容、插图的学习、观察,全面感知和理解道德形象;其次,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道德形象作1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体验自己所表现的爱与憎,满意与讨厌的情感。如,《尊师情深》一课揭题后,师就领着学生去发掘,体验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师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节到了,你们将要怎么做?通过小组活动引出尊师情感。接着学习课文中陈景润是怎么尊师的?见到老师,陈景润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我们要怎样向他学习?通过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进入到情感氛围中,从陈景润的言行举止,激发起学生情感体验后,再引导学生对照现实生活,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体验到尊敬老师就是尊重老师的劳动,以实际行动汇报老师。(二)、操练体验式操练体验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切入主体性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操练,在试一试,,读一读,做一做,画一画,算一算,练一练的活动中,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操练体验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巧设游戏,互动体验根据思品课教育主题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巧设游戏活动(如搭积木、猜谜语、唱歌、跳舞等),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互相作用,让学生得到充分的体验,从而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如教学《学好各门功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