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如何正确理解杜甫VIP免费

如何正确理解杜甫_第1页
1/2
如何正确理解杜甫_第2页
2/2
如何正确理解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共三首,是现存杜甫诗中最早的作品。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诗人遥望的是泰山。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间,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人到过泰山脚下,但并未登山,故题作《望岳》。这首诗描绘了泰山雄伟高峻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志向高远、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表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以设问开头,总写泰山连绵起伏、郁郁苍苍的特色。“岱”,泰山别名,旧谓泰山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称岱宗。“齐鲁”,原是周代分封在今山东境内的两个诸侯国,齐国在泰山之北,鲁国在泰山之南,后以“齐鲁”作为山东这一地区的称谓。因为是远望,所以诗人见到的只是无边无际、连绵起伏的青绿苍翠,故说“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两句诗概括泰山的神奇秀美和崇高峻拔。“造化钟神秀”,是说大自然将所有的神奇和秀美都聚集在泰山。“阴阳割昏晓”,用夸张的手法写泰山的高峻。“阴阳”,是指山北背日为阴,山南向日为阳。“昏晓”指傍晚和早晨,“昏”对应前面的“阴”,“晓”对应前面的“阳”。“割”,分割的意思。这句极写泰山的高峻,以至于能够遮挡太阳,把泰山分割成为一阴一阳、一昏一晓的两种景象:太阳照不到的一面就是“阴”,就是如同傍晚一样,或者就是傍晚;太阳照得到的一面就是“阳”,就是如同早晨一样,或者就是早晨。“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两句紧承上句“阴阳割昏晓”而来。由于泰山的高峻,诗人认为站在泰山之巅眺望,就可以使人心胸激荡,能够升腾层层云彩四处飘浮;眼睛圆睁,可以容入翩翩飞鸟任意翱翔。诗人是借“生层云”“入归鸟”来衬托人的心胸辽阔、眼界高远,为最后两句议论和抒情做铺垫。许多评论家认为:“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也有人认为:“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这些理解实属牵强,不可取。“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是对仗,而且是极工的对仗。这里的“层云”和“归鸟”两个意象,意在表达它们两者的运动空间或活动空间极其广大辽阔。“归鸟”,不可理解为归巢的鸟,更不可理解为黄昏归巢的鸟,而是应该理解为空中飞鸟,因为是“入”人眼,故用“归”字。“决眦”的“眦”,此处指眼睛,诗人运用借代手法;“决眦”,如果理解为睁裂开眼眶,那就不妥了。况且,如果是“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与最后两句诗的议论和抒情有什么联系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紧承上两句“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来议论抒情。诗人认为:一定应当登上泰山绝顶,这样才能看见脚下群山是那样的渺小的景象!“会当”,是“应该要”、“一定应当”之意。这两句诗可能是化用孟子的话:“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杜甫此时也许正是这样的心境吧,抒发了青年诗人的豪情壮志。这是一首古诗,也称古风,押仄声韵,但诗人采用律诗的表现形式,即四联八句,中间两联对仗。由于对仗的缘故,所以中间两联的诗句词性就特别斟酌。也正是由于对仗的缘故,造成了许多评论家对中间两联的理解存在偏差。“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着重写泰山的崇高峻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是由泰山的崇高而产生出来的异样心境:心胸空旷,云朵四处飘游;眼界辽远,鸟儿任意飞翔。“生层云”和“入归鸟”,并不是实写天空升腾云朵、鸟儿回归树林,而是形...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如何正确理解杜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