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建设体系规划(2014-2020)》、及山东省、青岛市相关文件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围绕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不断改革创新,深化产教融合,加快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一、校企深度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1.成立胶州职教集团,推进校企互惠合作。2012年,由市职教中心牵头,联合市内部分职业学校、行业协会、知名企业等50家单位组建成立了胶州职教集团,加强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合作,通过集团化办学,在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等方面彰显出了强大的生命力。2.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产教合一。按企业运作模式进行教学,由原来的消耗性教学变为现在的生产性教学,加强了学校和企业进一步对接,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3.全方位实施订单教育,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三年来,集团内企业共接收学校4067名学生实习,集团成员积极开展订单培养,与阿斯科电机、上汽通用五菱、特锐德等30多家企业合作开设57个“企业冠名班”,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成员学校根据订单要求,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保证了就业安置质量,满足了成员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4.成立“工学结合班”,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积极探索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与海尔空调、中科昊泰、三星精锻齿轮等企业合作,建立了现代学徒制教学基地。实行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电子、机电、数控等专业700多名学生进入企业,实行工学交替、半工半读。5.创新形成了“三进三下一平台”校企合作新模式,促进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发挥胶州市职业教育集团的平台作用,将企业的文化、技术引进校园,把专业教师送进企业,通过企业影响与挂职锻炼,拉近教师技能与企业技术的距离。2010年11月,成立了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校企合作委员会,聘请30多名企业专家、董事长、总经理参与学校专业建设、课堂教学、学校管理指导等工作。建立了40人的职业教育专家库,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企业专家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等工作。二、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深化专业内涵建设1.以校本课程建设为载体,促进职业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积极引进企业成果,落实“五个对接”,构建开发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技能训练课程。目前已开发了钳工、数控车、焊接等10门实训课程,已完成《计算机维修与组装》、《职业修养》、《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数控技术实训操作》等68门校本教材的编写。打造了33门校级精品课程,10门胶州市级精品课程,5门青岛市级精品课程。参与十四个项目的“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课题”建设,一个为组长单位,四个为副组长单位。2.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主动对接需求设置专业,开展专业建设大调研活动,开设了机电类、财经类、信息技术与艺术类、电大与成人教育类40多个专业。依据社会需求,增加数控和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数量,新增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基础上衍生出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动漫设计两个专业。为配合胶州航空城建设,设立空乘地勤服务类专业、空中呼叫类专业、飞机维修等专业。三、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实施名师工程,加强教师培训。校本培训和骨干教师外出培训相结合,打造了一支教学质量高、“双师”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示范性强的“一体化”教学团队。近两年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500多人次,选派270多名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共选派16名教师赴德国、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学习;举办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班,有182人参加。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不少于8周。目前有高级工程师、技师、注册会计师、律师等“双师型”教师163人,省市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228人。实施“名师工程”,评选校内首席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首次评选出5名首席教师,6名学科带头人,成立了11个名师工作室。2.成立专业教师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