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提高民族地区学生作文水平》的实践研究报告王凤鸣一、课题的提出1、本世纪对教育的全新需求21世纪将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世纪。信息化社会的“知识爆炸”、“网络无界,资源无限,人类共享”对每个人都意味着“挑战”和“机遇”共存。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创新为灵魂。人力资本、知识资本行将取代货币资本及其它物资资本,融智比融资更重要。由此可见,本世纪将是凸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理念的新世纪。人力资源的开发的重要性和广度、力度都将远远高于以往任何时代。创新型人才的造就将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工程。江泽民同志指出:“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创造,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过程。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使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创造和革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单位缺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将无法立于不败之地,将会无情地被淘汰。日本、韩国一些传统行业如电子、石化、钢铁等领域,经济效益相继大面积滑坡,巨型企业陷入困境,虽几经傅杀,要像开拓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仍然回天无力,剩下的唯一血路,就是创新。尽管有些晚,但也初见成效。反思“技术模仿立国”,日本提出“科技创新立国”,韩国提出“头脑强国”的新国策。与日本、韩国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同期的美国,因为比较完善的创新体系,使美国的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和发展势头。可见,创新是生存和发展的灵魂。造就创造型人才基础工程是教育,人才是教育产品。本世纪新型人才必然对教育提出全新的需求。在这当中,尤其突出的是对传统的“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将全盘接受性教育、积累性学习转变为讨论式教育,探索性和发展性学习,真正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育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联合国“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中,一是强调把“学会共同生活”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即培养具有高尚道德的新人,而另外三个支柱中,“学会认知”是培养学生自我获取和自己更新知识的能力,“学会做事”是培养敢于承担风险和关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生存”则是要培养学生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求得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应变能力。这三种能力也可以用一种能力即“创新能力”来加以概括。不难看出教育四大支柱的实质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高尚道德精神的一代新人。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创造型人才造就本世纪创造性人才摇篮是基础教育。教育技术以现代科学成果应用于教育的全新教育手段及其教育技术的理论支持,无疑对培养本世纪创造型人才具有特殊作用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多媒体在教育中的开发与应用,已渗透到各级各类学校。因此,如何及时转变观念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问题就摆在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美兴小学抓住了机遇,近几年来的发展也快,具备了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环境,具备了建设新型的教材体系(除了书本形态的文字教材之外,还有非书本形态的音像教材及计算机教学软件)。因此,我们学校经过慎重的调查研究后申报了利用“多媒体提高民族地区学生作文水平”的实验研究。3、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①符合国情州情:在我国,在经济发达地区,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已具规模,在欠发达地区,多是少数民族地区,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并且具有相当快的发展速度。因此,“利用多媒体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作文水平”符合国情州情。②超前意义:本实验研究有创新意义。以往课题跳不出传统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只是对教学方式与策略的改良。电教媒体介入也只是起可有可无的花样作用。本课题突破传统作文课堂教学模式,蕴含新课程标准的许多理念,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目标尽可能让学生明确;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发现;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学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疑点尽可能让学生解答;检查尽可能让学生反思;得失尽可能让学生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