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1课时【学习目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重难点)【学习过程】新课导入:带着问题进入课堂1.将鲜奶制成酸奶,所含能量_______(增加、减少)了,其营养价值______(提高、降低)了。(解析:鲜奶中的葡萄糖每摩尔含能量2870kJ,在发酵分解成乳酸的过程中,每摩尔葡萄糖释放196.65kJ能量用于乳酸菌的“生命活动和热量的散失”。因而牛奶制成酸奶过程中能量减少了。但因为鲜奶中所含的乳糖,对于缺乏乳糖酶的人来说是无法吸收利用的,而乳酸发酵过程中使乳糖分解为葡萄糖,进而转变为乳酸,这样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故而提高了其营养价值。)2.课本P93问题探讨:(1)先吃鸡,再吃玉米;(2)先吃玉米,玉米喂鸡,鸡产蛋,再吃鸡?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概念: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过程。2、分析能量流动的基本思路:能量_______→种群→能量_____能量_____二、能量流动的过程上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分析:1、能量输入总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生产者通过_____________,将光能转化为___________并储存在有机物中,这样意味着非生物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_进入到生物群落。2、能量流动的渠道: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3、能量流动中能量形式的变化:________→生物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_______(最终散失)另:能量转化方面,如动物通过消耗身体内储存的化学能变成爬、跳、飞、游的机械能。4、能量传递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_________(包括各营养级生物本身的呼吸及分解者的呼吸);能量散失的主要形式:_________。6、以书本P94图5-6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为例,分析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_____________________吸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化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爱心专心摄入量初级消费者消化________________未同化量,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综上所述,能量不管如何传递,最终都以_______的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只有__________源源不断地固定__________,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典例1:若鹿的消耗量为100%,其粪尿量为36%,呼吸量为48%,则鹿的同化量为_______。(解析:要真正理解同化的含义,是转变成自己的那一部分,而粪是摄入的食物中并没有被同化的残渣。同化为自己的才有所谓的呼吸消耗。)思考: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转化是否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为什么?三、能量流动的特点:用表格形式将图中数据进行整理:营养级流入能量流出能量(输入后一个营养级)出入比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分解者林德曼的研究发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_________的。即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不可能再回到这个生态系统来。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___________。传递效率:____________。思考: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能百分百流到下一营养级?相关信息: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即生物体利用能量将小分子合成为大分子的一系列代谢途径。(同化的能量=摄入的食物-其粪便量)高二级生物科模块三第五章第2节课题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2课时主备人孔淑芬审核人梁碧秋使用时间2010年11月22日用心爱心专心第十三周星期二【学习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重难点)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学习过程】回顾: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包括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2、能量输入总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能量流动渠道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4、能量流动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能量散失主要途径_____________,能量散失主要形式:_____________;6、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传递的效率:________________。新课学习:一、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