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生物技术实践考点1微生物的利用与酶的应用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加试)。2.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加试)。3.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加试)。4.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加试)。5.果酒及果醋的制作(加试)。6.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的测定(加试)。7.植物的组织培养(加试)。考点1微生物的利用与酶的应用1.微生物利用的正误判断(1)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时,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提示异养微生物不需要光照。(2)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3)下图中甲为划线分离法中最重要的环节,乙为操作的结果:①每一次划线后都要将接种环灼烧(√)②除第一次划线外,每一次划线的起点都是第一次划线的末端(×)提示划线分离时除第一次划线外,每一次划线的起点都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而不是第一次。(4)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所利用的培养基中,尿素是唯一的氮源(√)(5)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分解尿素时,可以将尿素转化为氨,使得培养基的酸碱度降低(×)提示培养基的酸碱度应为升高。2.酶应用的正误判断(1)将果胶酶用于果胶生产,既能提高果肉的出汁率又能提高果汁的澄清度(√)(2)酶的活性受温度、pH和酶用量等因素的影响(×)提示酶用量不影响酶的活性。(3)果胶起着将植物细胞粘合在一起的作用,它溶于乙醇(×)提示果胶不溶于乙醇。(4)用固定化α-淀粉酶进行淀粉水解实验时不需考虑温度(×)提示温度影响酶的活性。(5)固定化α-淀粉酶可永久使用(×)提示固定化酶能够连续使用,但不是永久使用。(6)α-淀粉酶固定化实验结束后,将固定化柱放在常温下即可(×)提示固定化柱应低温保存。一、微生物分离的两种常用方法的比较项目划线分离法涂布分离法操作原理连续划线。由于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皿表面形成单个菌落操作工具接种环玻璃刮刀使用要求用时需灼烧放置在70%酒精中,用时需灼烧分离特点操作简单,不易分离获得单菌落操作复杂,易分离获得单菌落分离结果(图示)相同点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以便于纯化菌种易错警示划线分离操作的注意事项(1)第一次划线、每次划线之前及最后一次划线之后都需要灼烧接种环。(2)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3)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4)划线用力大小要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培养基划破。二、大肠杆菌的培养与分离操作1.原理(1)接种在LB液体培养基中使其快速分裂增殖。(2)将待检测微生物样品通过划线分离法或涂布分离法接种在LB固体培养基上,样品中的每一个细胞或孢子都可以生长繁殖形成单个菌落。2.流程三、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1.实验原理(1)筛选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2)有些细菌合成的脲酶能通过降解尿素作为其生长的氮源。(3)细菌合成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氨,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从而使加入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变红。2.操作步骤四、酶的应用1.果胶及果胶酶关于果胶的两点说明:(1)果胶的作用:粘合细胞;(2)果胶的鉴别方式:果胶不溶于乙醇,滴加95%乙醇出现沉淀。2.探究酶活性最适条件和用量的实验设计(1)探究影响果胶酶活性因素实验的分析①实验原则: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严格控制变量,尽量减少无关变量的影响。②实验原理:果胶酶活性受温度、pH或酶抑制剂的影响,在最适温度或pH时,其活性最高,果肉的出汁率、果汁的澄清度都与果胶酶的活性大小呈正相关。(2)三个实验的变量分析实验名称(目的)自变量因变量注意事项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温度果汁量(澄清度)①底物和酶在混合时的温度是相同的②温度梯度越小,实验结果越精确③苹果泥和果胶酶的用量在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