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考试标准]知识条目必考要求加试要求1.物质的分类方法bb2.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bb3.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bb4.胶体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aa5.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aa6.原子的构成,原子符号bb7.简单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电子式bb8.简单共价分子的结构模型、结构式aa考点一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1.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转化关系2.利用分类思想宏观把握物质类别3.利用分类思想准确把握常见无机物的分类4.胶体(1)胶体有关概念的理解胶体是不同于溶液、浊液的一种分散系,其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之间,如下图所示。因此,胶体、溶液、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常见的胶体有:云、烟、雾、肥皂水、蛋白质溶液、豆浆、牛奶、血浆、土壤胶体、粥、淀粉溶液、有色玻璃等。(2)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①丁达尔效应:要证明胶体存在及不同于其他分散系,可利用胶体的丁达尔效应,让一束可见光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的侧面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②胶体的电泳:胶体分散质微粒细小而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可吸附电性相同的离子,从而使胶体分散质微粒带电荷,并不是胶体带电荷。这些带电微粒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电泳现象。其常考的应用有土壤的保肥、明矾净水、血清纸上电泳、压电除尘等。题组一理解概念、准确判断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5)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6)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7)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8)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9)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10)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题组二依据物质,辨析类别2.(2017·温州市九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下列属于碱的是()A.NaClB.MgOC.H2SO4D.NaOH答案D3.(2017·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考试)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CH3CH2OHB.盐酸C.CO2D.Na答案C解析A项,CH3CH2OH的水溶液不导电,是非电解质,错误;B项,盐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错误;C项,CO2是非电解质,但其水溶液能导电,正确;D项,Na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错误。4.(2017·杭州市五县七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iO2、CO均属酸性氧化物B.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酸C.纯碱、烧碱均属碱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离子答案B解析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A项错误;酸式盐在水溶液中也能电离出H+,B项正确;纯碱属于盐,C项错误;铵盐中不含金属离子,D项错误。5.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所属类别对应正确的是()A.石英SiO2酸B.纯碱Na2CO3碱C.绿矾FeSO4·7H2O盐D.磁铁矿Fe2O3金属氧化物答案C解析A项,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错误;B项,碳酸钠是盐,错误;D项,磁铁矿是四氧化三铁,错误。题组三胶体的性质与应用6.(2017·杭州市五县七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胶体和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B.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起到净水作用C.当光束通过硫酸铜溶液时可看见一条光亮的“通路”D.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7m答案B解析胶体和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粒子直径的大小,A项错误;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起到净水作用,B项正确;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因此当光束通过硫酸铜溶液时不能看见一条光亮的通路,C项错误;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0-9~10-7m之间,D项错误。考点二物质变化与化学反应分类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1)常见的物理变化:①物质三态变化;②金属导电;③蒸馏和分馏;④挥发、升华;⑤吸附、盐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