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试标准考试内容考核要求考情播报▲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5)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cbcbc(2015·10月,31第二问)考查1954年宪法制定的原则(2017·11月,14)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bc(2015·10月,12)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2015·10月,31第二问)考查新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2016·4月,13)考查党在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d(2017·11月,18)考查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探索之中共“十五大”(2018·4月,13)考查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1)“一国两制”的构想(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3)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4)“一国两制”理论创新的意义bbbc(2016·4月,14)考查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立法原则(2017·4月,16)考查香港回归的意义考点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梳理·基础知识]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c)1.召开: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2.内容(1)指出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2)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3)确定了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史论要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党风建设上提出了“两个务必”重要思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为迅速取得民主革命在全国的彻底胜利,以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的准备。◎“两个务必”提出的主要背景是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1.召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2.内容:筹建新中国(1)确定了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2)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3)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3.意义: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1.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隆重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2.意义(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2)新中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3)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4)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四、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和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c)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2)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国家)和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原则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结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新发展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减少了决策的失误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原因: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为保证祖国统一、各民族团结、各民族平等和共同发展。(2)法律依据:1949年《共同纲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