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长度及时间的测量考纲要求备考指津1.能用实例解释运动及静止的相对性。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近几年中考考查的重点:能粗略估测时间、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时间;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预计在今后的中考中,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及参照物的判定、速度的相关计算、正确使用刻度尺将是中考的热点问题。考点1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在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必须选择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考点2运动的快慢(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的多少。(3)公式:v=,公式中的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4)单位: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1m/s=3.6km/h。(5)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是一个恒定不变的量,与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无关。(6)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用来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运动快慢,它的大小等于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即=,式中s表示总路程,t表示总时间。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有关。平均速度只是大体上反映物体在一段路程中或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情况。考点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2)正确使用刻度尺①使用刻度尺前,应观察: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刻度尺的量程;刻度尺的分度值。②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刻度尺必须与被测线平行,不能歪斜;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零刻度线磨损了的刻度尺,可以从其他刻度线测起;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包括数值和单位。(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的产生:误差的产生与测量方法、测量的工具、测量的人有关。减小误差的方法:a.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误差只能减小,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也应该避免。(4)时间的测量①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其他单位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②测量时间所用的工具:钟表、停表等。1.在空中飞行的飞机上,空姐热情地为旅客服务。为了便于描述空姐的运动情况,应选下列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A.飞机场B.沿航线的山川和树木C.飞机D.空中的云彩2.在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B.小明每秒通过的路程都是8m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km/h3.起重机将货物在5s内匀速提升了15m,货物的速度大小为____m/s,合__km/h。4.下面哪个过程经历的时间差不多是1s()。A.眼睛眨一下B.人的心脏跳动一次C.人呼吸一次D.人将地上的重物抓起并举过头顶5.某同学想测量学校操场的长度,请你帮助他从下面提供的刻度尺中选出合适的测量工具()。A长为30cm,分度值为1mm的钢尺B.长为1m,分度值为0.5cm的刻度尺C.长为3m,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D.长为50m,分度值为1dm的皮卷尺6.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图象类速度信息题解法探究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然后根据获取的信息解决有关速度问题,是本单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