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事业的发展》1、说教材,为学习打底。《外交事业的发展》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它是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中的第三课,紧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这一课内容的继续与延伸。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三部分,这是本课三个框题,也是本单元三个重点内容。本课内容时间跨度大,涉及史料多,而且一些名词如APEC、WTO对于学生来讲都很陌生。这为学习增加了难度。2、说学情,为学习找路。我所教班级的学生都是普通的农村孩子,由于大部分住校,连最起码的新闻都无从获知,所以获得历史知识只有通过课堂这一单一途径,加之知识储备少,视野相对狭窄。这都给本课学习带来困难。但他们有学习欲望和热情,特别喜欢当今世界的时势焦点和热点,这又为本课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三、说教学目标,为学习立靶。从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特点出发,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信息小喇叭的播报与评论,拓展学生知识面,为新知学习奠定基础,并有效将各部分知识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探询答案的能力;在总结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分析原因时,可指导学生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善于归纳其中的共性与个性,用辩证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以史鉴今。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从50年代起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资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通过学习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学生认识到新时期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方针,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中国也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四、教学重点: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五、教学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四、说教法学法,为学习架桥。1、本课教法采取趣味教学,精当讲授法。动手搜集关于与本课密切相关的资料,整理成时事新闻形式,选班级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当“小喇叭”来进行适时播报,以拓宽学生知识面,然后老师进行简单的评论解说,为学生理顺知识脉络,进而设疑分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本课学法采取学生分工合作、自主学习法。每个学习小组选出阅读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小喇叭”,适时穿插新闻卡片;小组成员在小喇叭引领下探究老师的问题,寻找史实,落实知识,合作完成教学任务。3、教学准备(1)、准备标语“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2)、制作“乒乓外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四个知识时事新闻卡片。五、说教学流程,使“学习”上场(一)、导入设疑趣味导入。同学们,老师如果感冒了,要想知道是否高烧,该如何做?我们要想知道明天天气如何,通过什么途径?那同学们知道标志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是什么吗,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出答案: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睛雨表——外交,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外交事业的发展》,看看我国实力是“晴”还是“雨”?这样,即为学习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又为突破教学难点作了准备。(二)新知学习1、中美关系正常化老师引导学生结合建国后“抗美援朝”史实来分析中美关系的特点:即军事上威胁、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设疑:这些政策阻止新中国的发展了吗?用具体史实说明中国的发展进步。而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如何,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得出结论:友好变敌对。此时设一假想:如果你是苏联的对手美国,对它的敌对对象中国会持什么态度?作为我们中国,对苏联的对手美国,此时会采取什么政策?学生讨论假想得出结果,出示尼克松的讲话和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