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考纲要求】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考点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学生用书P108]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1)概念:在相同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2)特点:三同一小①三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c.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②一小: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100%。(3)表示方法:在化学方程式中用“”表示。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我们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2)建立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如下:以上过程可用如图表示:(3)特征1.2H2O2H2↑+O2↑为可逆反应()2.Pb+PbO2+2H2SO42PbSO4+2H2O为可逆反应()3.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4.化学反应的限度可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而改变()5.向含有2molSO2的容器中通入足量氧气,充分反应后会生成2molSO3()6.可逆反应不等同于可逆过程。可逆过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可逆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答案:1.×2.×3.√4.√5.×6.√题组一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1.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H2(g)+I2(g)2HI(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C.反应速率v(H2)=v(HI)D.c(H2)∶c(I2)∶c(HI)=1∶1∶2解析:选B。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变的反应,无论是否达到平衡,只要温度不变,其混合气体的压强就不会改变,A错误;由于三种气体中只有I2是有颜色的,颜色不变说明I2的质量分数不变,已达到了平衡,B正确;C项没有给出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不能确定是否达到平衡,C错误;浓度具体比值还与投入起始量有关,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D错误。2.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g)Y(g)+Z(s),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B.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C.X的分解速率与Y的消耗速率相等D.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Y的同时生成2molX解析:选C。X的分解速率与Y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时,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项说明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两方法和两标志1.两方法——逆向相等、变量不变(1)逆向相等:反应速率必须一个是正反应的速率,一个是逆反应的速率,且经过换算后同一种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2)变量不变:如果一个量是随反应进行而改变的,当不变时为平衡状态;一个随反应进行保持不变的量,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2.两标志——本质标志、等价标志(1)本质标志:v(正)=v(逆)≠0。对于某一可逆反应来说,正反应消耗掉某反应物的速率等于逆反应生成该反应物的速率。(2)等价标志以mA(g)+nB(g)pC(g)+qD(g)为例:类型判断依据平衡状态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平衡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平衡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mmolA,同时生成mmolA,即v(正)=v(逆)平衡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B,同时生成pmolC,则v(正)不一定等于v(逆)不一定③v(A)∶v(B)∶v(C)∶v(D)=m∶n∶p∶q,v(正)不一定等于v(逆)不一定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B,同时消耗qmolD,二者变化均表示v(逆)不一定题组二考查“极值”思想在化学平衡计算中的应用3.可逆反应N2+3H22NH3,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开始时加入2molN2和3molH2,达平衡时,NH3的浓度不可能达到()A.0.1mol/LB.0.2mol/LC.0.05mol/LD.0.15mol/L解析:选B。2molN2和3molH2反应,假设反应能够进行到底,则3molH2完全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