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8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五四运动——(c)1.直接原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遭拒绝,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2.概况1919年5月4日起,北京大学等学校学生集会,举行游行示威。自6月5日起,上海工人罢工。从此中国的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随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浪潮波及全国。3.结果(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2)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3)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意义: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基础。微点拨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部分得到实现,取得一定成果,但不能说反帝反封建取得彻底胜利。二、中共建立1.中国共产党“一大”——(b)(1)背景: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各地纷纷建立了一些共产党早期组织;共产国际的帮助。(2)召开: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秘密召开,后转移到嘉兴南湖。与会者有毛泽东、董必武等13名各地共产党组织的代表,另有共产国际代表列席会议。(3)主要内容:①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4)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适应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b)(1)制定:1922年,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2)内容: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3)意义: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三、国民革命——(b)1.国民革命的兴起(1)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2)地位: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标志着国民革命的兴起。2.国民革命的高潮——1926年北伐(1)开始:1926年,中国国民党出师北伐,攻克武昌、九江、南昌;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2)结果:1927年初,直捣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3.国民革命的失败(1)标志:1927年,国民党右派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汪精卫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2)原因国民党方面: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共产党方面:缺乏斗争经验,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4.国民革命的意义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四、国共十年对峙1.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b)(1)南昌起义①背景: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②经过: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③作用: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并开始创建人民军队。(2)秋收起义①背景:1927年,八七会议作出发动秋收起义的决议。②经过: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10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③作用: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2.八七会议的召开和会议内容加试——(b)(1)时间:1927年8月7日。(2)地点:汉口。(3)内容: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意义加试——(b)(1)成立: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2)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各根据地和各部分红军的中枢指挥作用,为土地革命的武装斗争提供了稳固的根据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4.红军长征及其意义——(b)(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概况①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②转折:1935年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③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3)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也为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