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阶段和秦汉至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阶段。阶段一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西周时期,周王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严密的控制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阶段二秦汉至明清时期是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的发展阶段线索一君主专制秦始皇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初废除丞相,后来明清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线索二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发展,促使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线索三选官制度从汉代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科举制,中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但它本质上仍是巩固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第1讲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2.政治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3.行政管理王位世袭制的产生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礼记》核心论点: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标志着社会财富和社会权力的集中,即“家”的私有观念深化,表明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具有神秘神权色彩。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2.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3.内容4.影响分封制下的文化扩展把周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一再复制。——曹兵武《分封制度与华夏传统的普世化》核心论点: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化向周边地区的扩展,增强了国家认同感。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3.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4.内容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西周作为一代王朝,虽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然是其最本质的特点。——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核心论点:西周时期尚未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权威,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是有限的,西周国家结构具有分散性和松散性的特点。【知识点拨】王位世袭制下,王位的传承方式既有父死子继,也有兄终弟及,但均注重父系血缘关系。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图解历史】分封制下的等级结构信息提取:分封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层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加强了周天子对国家的统治。【构图解史】分封制的延续及影响信息提取:分封制下各地诸侯国仍是拥有地方实权的独立实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缘关系逐渐被淡化,地方势力崛起成为历史必然。【漫画解史】宗法观念的现代价值信息提取:宗法观念已经渗透到当今中国社会的管理和家庭生活,对我国社会和谐和家庭结构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构图解史】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的关系重点一权力分配制度——分封制“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1.“封建”制度“封建”制度又称分封制,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它是中国早期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孕育,夏、商二代产生、形成,至西周渐趋完备,春秋战国时期走向衰落,逐渐为统一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