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生物第四章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课下限时检测苏教版必修3(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一般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B.世界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是草地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总是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D.整个地球上的海洋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解析:农田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单一,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否则,就会导致退化,不能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答案:C2.下图为5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忍受程度。其中能分布在北极海域、热带湖泊或全球的分别是()北极海域热带湖泊全球分布A.123B.534C.342D.215解析:北极要求耐低温,海域要求耐高盐分,热带要求耐高温,湖泊要求耐低盐度,全球分布必须既耐高温又耐低温,既耐高盐度又耐低盐度。图中所示,1、4、5耐低盐度,2、3、5耐高盐,1、3、5耐高温,2、4、5耐低温。答案:D3.(·盐城检测)下列生物现象中,由阳光作为主导因子而引起的是()A.沙丁鱼定期向岸边洄游B.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C.山坡阳面的小麦比阴面的长得好D.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解析:小麦长得好坏与水分、温度、土壤状况、阳光照射强度有关,但在山坡阴、阳面这一特定的环境下,阳光强度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作用最大且影响最直接,即成为主导因子。鱼类的洄游、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均是受温度影响引起的现象;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显然与沙漠地区缺水有关。答案:C4.甲、乙、丙三种萤火虫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不尽相同。它们分布区域的温度和湿度的范围如右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乙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较甲为窄B.丙能适应的环境湿度范围较甲为广C.甲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较丙为窄D.这三种萤火虫有可能同时分布于温度、湿度范围很窄的同一栖息地中解析:由图可知,三种生物没有交叉点,所以它们不可能同时分布于温度、湿度范围很窄的同一栖息地中。答案:C5.关于生态系统成分内生物部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产者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B.消费者全是异养型的真核生物C.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D.生产者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解析:生产者大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或原核生物,也有化能自养型的原核生物,如硝化细菌;消费者都是异养型,但不一定都是真核生物,如寄生细菌;有些动物(如蚯蚓)也是分解者。答案:A6.如右图所示,曲线1和曲线2分别代表物种甲和物种乙的耐热范围,在什么条件下物种乙能竞争过物种甲()A.温度在t1~t2范围内B.温度在t2~t3范围内C.温度在t2以下D.温度在t3以下解析: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中,其种群中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从图中可知,温度在t2以下时,更有利于物种甲的生存,物种甲占优势;温度在t3以上时,也是物种甲占优势。而温度在t2~t3范围内,更有利于物种乙的生存,所以温度在t2~t3范围内物种乙能竞争过物种甲。答案:B7.[双选]下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共有9条食物链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解析:此食物网中有9条食物链。硅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不是分解者。而磷虾仅以硅藻为食,在每一条食物链中都是第二营养级。在一个食物网中,对食物网影响最大的是最低营养级,即生产者,而不是最高营养级。答案:AC8.(·海南高考)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A.绿藻上升B.白鲢下降C.水蚤下降D.乌鱼上升解析:大量捕捞花鲢后,一方面水蚤数量增多,使绿藻数量下降,导致白鲢食物不足;另一方面乌鱼因缺少了——食物来源花鲢,因此捕食白鲢的数目增多,所以短时期内白链的数量下降。答案:B9.(·连云港统考)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