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知耻近乎勇第1课时做人从知耻开始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知耻,懂得做人从知耻开始。2、培养个人的羞耻之心,提高辨别善恶、荣辱、是非的能力。3、培养个人勇于承认错误、改过自新、对他人社会履行义务的态度。二、课堂预习(一)基础知识梳理1、知耻的含义?2、为什么要有知耻之心?(羞耻之心的作用)3、怎样培养羞耻之心?4、羞耻感的双重作用是什么?5、对待羞耻感的正确做法是什么?(二)预习检测1、做人从开始,廉耻历来被视为“立人之大节”。2、面对知耻,我们的正确做法是“知耻、、奋发”,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取得进步。3、羞耻之心对维护良好的至关重要,有利于公民切实履行社会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感。4、培养羞耻之心就要按照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5、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的行为要有羞辱惭愧之感。三、课堂教学(一)构建知识体系知耻的名言警句知耻的含义做人从知耻开始为什么要培养羞耻之心(个人、公民、国家)怎样培养羞耻之心(二)课堂练习【判断题】1、羞耻之心,义之端也。2、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在受到他人或社会的批评和指责时,就会感到羞辱,从而改过自新。()3、羞耻感是一种强烈的心里反应,它只会使人丧失信心。()4、只有勇敢正视“耻辱”并从中汲取动力的民族,才是充满希望的民族。()5、羞耻之心对公民履行社会道德义务、树立道德责任感没有任何的作用。()【选择题】1、“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服,不是羽衣霓裳,惭愧知耻是最美的服装。”这句话说明()A、身穿最美的服装是惭愧的B、羞耻之心,义之端也C、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门学问D、珍珠服和羽衣霓裳都不是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2、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让人感到羞耻更能起作用了,这常常是人走上新的道路的起点。”这句话告诉我们()A、羞耻之心能使人改过自新,自觉抵制不良诱惑B、羞耻是一个人养成良好品德的重要条件C、羞耻之心对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至关重要D、羞耻之心是人内心的本能3、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无视法纪、政纪,被开除公职,受到刑法处罚。陈良宇等腐败分子常常把利用职务之便收受钱财的行为称为“礼尚往来”、“无足挂齿”,这反映出他们()A、没有自尊心B、没有责任心C、没有羞耻心D、没有同情心4、中国有句古话:人无耻,无自立。这句话是说()A、有羞耻心的人才会节制自己的行为,过有尊严的生活B、自尊心和羞耻心没有联系C、人要没有任何羞耻之心才能自立D、没有羞耻之心就不能独立5、以下几位同学的行为表现中,有羞耻心的是()A、小明弄坏了同桌的铅笔盒,因害怕挨骂不敢说出实情B、小林在书法大赛中因发挥失常而失利,她为自己辜负了老师和同学的期望,感到十分内疚C、身为英语课代表的小刚,在这次的英语测验中没考好,受到老师批评,他认为老师不给自己颜面,心里很不服气D、小亮的家境贫困,但为了不损颜面,要求父母给自己买名牌衣服【简答题】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会因为缺乏羞耻之心而做出有损公德和人格的事情。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我们应怎样去改变这些行为?四、课后拓展训练1、“哎哟、哎哟……”大家都在静静地阅读时,突然一声尖叫划破了书店的宁静。于是大家寻声望去,原来是手机铃声,只见一青年慢悠悠地从身上摸出手机,对着手机讲个不停,声音很大,显得若无旁人似的。他的声音一下子打破了书店里安静的读书氛围。一位经常来书店“充电”的中年人,把这种不文明的现象称之为“书店里的手机污染”。工作人员表示:“书店明文规定,禁止大声喧哗,而且我们经常提醒大家把手机设置成静音或者震动状态。”请谈谈你对书店里“手机污染”现象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