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人口的分布与增长人口合理容量[合格考内容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1)时间差异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2)空间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水平,人口增长缓慢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2.原因分析(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3.人口的增长特点(1)衡量指标:主要看一定时期内的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的高低。(2)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3)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4)我国目前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5)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人口政策等。二、人口分布1.世界人口分布(1)规律:集中分布于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地带平原地区。(2)人口密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美国东北部。2.我国人口分布人口分布地理界线:以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以东以南人口稠密,以西以北人口稀疏。3.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最基本因素①地形——平原地区人口集中,高山高原地区人口较稀疏。②气候——通过气温和降水影响人口分布,温带降水较多地区人口稠密。③水资源——干旱地区人口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④土壤——主要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⑤矿产资源——影响某些地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1)概念: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1)实质:某地环境承载力的直观反映。(2)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是主要的制约因素。3.人口合理容量(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意义: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制定,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3)谋求措施:世界地区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内;建立公平的秩序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注1】(1)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2)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迁移)。(3)人口净增长要考虑人口基数和自然增长率。【注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当年出生人口-当年死亡人口)/当年总人口。【联】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受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文化观念、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生产力水平是决定性因素。【辨】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自然条件好,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因此人口多;而西部相反。【注3】(1)热带湿热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山地、高原地带,因其地势较高,排水容易且较为凉爽。(2)热带干热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带,主要是因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且降水较多。【点】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1)环境承载力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2)人口合理容量是从经济或福利角度提出的,主要讨论的是区域最佳的人口规模或理想人口规模,即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保持在多少最适宜。(3)环境人口容量主要研究的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可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考点一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判定1.分析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经济因素一般来说,经济发达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对人口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相反,经济落后或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地区,对人口会产生排斥力和离散力,人口机械增长一般为负值文化因素这一因素主要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观念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