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讲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1.背景(1)经济条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思想条件: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人们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3)政治条件:天主教会与德意志间的矛盾加深。(4)导火线:1517年,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2.概况(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2)扩展: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如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3.主张(1)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无需购买赎罪券。(2)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3)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4.影响(1)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2)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3)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宗教改革的特点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核心论点:宗教改革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民族自由的特点。1.背景(1)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2)阶级: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3)政治: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4)思想: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2.核心:“理性”,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否定一切外在权威。3.内容(1)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时代。(2)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4.代表人物代表作观点伏尔泰《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1)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2)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2)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卢梭《社会契约论》(1)提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及“人民主权”思想(2)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康德《纯粹理性批判》(1)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2)“人非工具”(3)主权属于人民,人要自由也要自律孟德斯鸠的法治观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有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核心论点:孟德斯鸠阐释了法的作用和自由的本质是法律之下的自由。5.影响(1)对欧洲(2)对世界【构图解史】从“因行称义”到“因信称义”信息提取:从“因行称义”到“因信称义”,教徒获得了与上帝直接对话的资格和机会,把人们从蒙昧中解放出来。【误区提醒】正确认识宗教改革与基督教的关系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与烦琐的宗教仪式,并没有放弃基督教,而是对基督教的发展与创新。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次意义深刻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图证历史】宗教改革的影响信息提取:图中右边是新教,左边是天主教,一本《圣经》就比教皇和教士都重。这幅漫画的寓意是:《圣经》是人们的最高权威和最高信仰。【构图解史】启蒙运动信息提取:启蒙运动用理性判断一切事物,批判矛头直指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图解历史】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信息提取: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起源(智者运动)、复兴(文艺复兴)、发展(宗教改革)和高潮(启蒙运动)四个历史阶段;人文主义的发展也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的变化,不同时期的人文精神具有不同的内涵。【漫画解史】启蒙思想家的斗争信息提取:启蒙运动思想家直接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封建专制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误区提醒】人文主义在各时期的侧重点古希腊时期侧重于哲学领域,文艺复兴时期侧重于文艺领域,宗教改革时期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