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通史概览古代中国史►阶段一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其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秦汉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此时期的文化为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总之,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铁犁牛耕的出现造成了井田制的瓦解和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新旧秩序交替的过程推动了思想的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中出现的各家学说为以后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具体时段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56年)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史实定位政治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世卿世禄制社会大变革,国家逐渐由分裂走向统一;宗法分封制趋于瓦解;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通过变法运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逐渐出现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官僚体制取代贵族制度;汉承秦制并不断完善经济以西周井田制为代表的土地国有制;集体耕作;工商食官制度铁犁牛耕标志着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小农经济、重农抑商实行严厉的重农抑商政策;农耕经济得到初步发展;丝绸之路出现政策逐渐形成;私营工商业兴起思想文化商代,甲骨文形成;贵族垄断了文化教育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科技繁荣;《诗经》和楚辞代表早期文学成就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科技成就大量出现;中外文化交流频繁►阶段二魏晋、隋唐、宋元——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民族融合加强,江南经济发展,文学艺术成就突出。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繁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的推行完善了中央集权;国家的强盛稳定促进了文学艺术的辉煌。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理学形成,科学技术世界领先。总之,东汉灭亡后,中国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动荡,隋唐和宋元时期中国古代农耕文明进入全面繁荣时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具体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隋唐时期(581~907年)宋元时期(960~1368年)史实定位政治国家分裂,出现民族大融合;中央集权遭到破坏,三省制雏形出现;九品中正制,士族势力强大结束分裂,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形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民族融合;宋代二府三司制、元朝一省制,皇权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元代行省制影响深远经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得到开发;北魏均田制形成;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农耕经济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活跃,在城市里突破了市、坊界限,农村形成草市产生手工业发达,瓷器出口;商品经济繁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大量草市,交子的使用;海外贸易有重大发展;宋代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租佃关系发展;瓷器生产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思想文化三教并行,儒学危机;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深刻影响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方向政策宽松,出现了三教合流的趋势;科技领先世界,文化繁荣,形成中华文化圈儒学处于转型时期,出现理学和心学;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使用取得突破性进展;知识分子地位的提高、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推动了文化的发展►阶段三明、清前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的经济因素产生。明清文化异彩纷呈。但与世界相比,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与世界同步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逐渐落伍了。总之,明清时期,中央集权强化、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文学艺术的反叛性都体现了社会转型的特点,中国处于近代的前夜。具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