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古代诗歌阅读考题信息高考这样考·新课标全国卷核心知能梳理考题内容类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唐诗·七律·怀古诗·带注释1.通读全诗,务求读懂。(1)弄懂作品的表层意思。①明白词语的含义。②理清句子的结构。(2)理解深层含义。①理解诗句的语境意义。②理解诗句的意境意义。2.分清类别(写景、托物、怀古、即事感怀、边塞征战)。题材不同,风格不同,所用手法也不同,要根据特点作答。3.把握主旨——注意诗歌结构。(1)注意直接抒情的句子。(2)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结句也重要体会情味。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思想感情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表达技巧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宋词·有标题·羁旅诗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思想感情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语言(3)注意诗的结构层次。(4)注意领起、归结的语句。4.四必看,帮助做题:必看题目、作者、注释、诗眼。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宋诗·七律·咏物诗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表现手法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思想感情不同题材诗歌的鉴赏盘点1.咏物抒怀类题材常见意象语言特点艺术特色情感内容咏物抒怀类落花、流水、夕阳、大雁、杜鹃、燕子、寒蝉、月亮、松、竹、梅、兰、菊、莲、柳、凤凰。委婉沉郁、含蓄洗练、悲慨激昂。托物言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或托物显示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阅读思维把握意象,分析特征,体味寓意,把握主旨。2.山水田园类题材常见意象语言特点艺术特色情感内容山水田园类绿树、明月、春山、桂花、白鹭、稻香、白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描写类:贴切的修辞;侧面描写(衬托对比);正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田园;远离世俗,云、空山、海棠、黄鹂、细雨、蛙声等。相生、视听结合、点面结合、白描等)。抒情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直抒胸臆。厌恶官场;憎恶黑暗,丰收喜悦;天伦之乐。阅读思维看作者,析景象,看表达,明主旨(什么景、什么意境、什么情感)。3.羁旅行役类题材常见意象语言特点艺术特色情感内容羁旅行役类梧桐、猿啼、杜鹃鸟、油灯、鸡鸣、木铎、板桥、山路、落日、秋风、孤帆、归雁、圆月、客船、天涯、他乡、孤灯、无眠、晚钟、醉酒、凄风、苦雨、慈母等。含蓄隽永、悱恻感伤、质朴清新、苍凉低沉、浑厚悲凉、深沉委婉。除了惯用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现手法,还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1.乐景衬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如杜甫的《绝句》。2.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1.羁旅愁思,游子漂泊在外的凄凉、孤独愁苦、寂寞及思乡之情。2.思念亲人,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3.感慨身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和幽怨愤慨之情。阅读思维鉴赏时应把握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又是如何将思乡的情感与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