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1.理想气体: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强下都遵从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实际气体在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时可看作理想气体。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或=C。3.适用条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一、理想气体1.定义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强下都严格遵从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2.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在温度不低于零下几十摄氏度、压强不超过大气压的几倍时,可以把实际气体当成理想气体来处理。如图所示。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1.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从一个状态变化到另一个状态时,压强跟体积的乘积与热力学温度的比值保持不变。2.公式=或=C(恒量)。3.适用条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1.自主思考——判一判(1)实际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可看作理想气体。(√)(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1变化到状态2,经历的过程不同,最后状态2的参量不同。(×)(3)=C中的C是一个与气体p、V、T有关的常量。(×)(4)一定质量的气体,可能发生体积、压强不变,只有温度升高。(×)(5)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时,体积、压强都增大。(×)(6)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压强、温度都可以变化。(√)2.合作探究——议一议(1)在实际生活中理想气体是否真的存在?有何意义?提示:不存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不会真的存在,是对实际气体的科学抽象。(2)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其状态发生变化时,会不会只有一个状态参量变化,其余两个状态参量不变呢,为什么?提示:不会。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其状态可用三个状态参量p、V、T来描述,且=C(定值)。只要三个状态参量p、V、T中的一个发生变化,另外两个参量中至少有一个会发生变化。故不会发生只有一个状态参量变化的情况。(3)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推导过程中,先后经历了等温变化、等容变化两个过程,是否表示始末、状态参量的关系与中间过程有关?提示:中间过程只是为了应用学过的规律(如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等),研究始、末状态参量之间的关系而采用的一种手段,结论与中间过程无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典例]如图所示,有两个不计质量和厚度的活塞M、N,将两部分理想气体A、B封闭在绝热汽缸内,温度均是27℃。M活塞是导热的,N活塞是绝热的,均可沿汽缸无摩擦地滑动,已知活塞的横截面积均为S=2cm2,初始时M活塞相对于底部的高度为h1=27cm,N活塞相对于底部的高度为h2=18cm。现将一质量为m=1kg的小物体放在M活塞的上表面上,活塞下降。已知大气压强为p0=1.0×105Pa。(取g=10m/s2)(1)求下部分气体的压强多大;(2)现通过加热丝对下部分气体进行缓慢加热,使下部分气体的温度变为127℃,求稳定后活塞M、N距离底部的高度。[解析](1)以两个活塞和重物作为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得:pS=mg+p0S得p=p0+=1.0×105Pa+Pa=1.5×105Pa。(2)对下部分气体进行分析,初状态压强为p0,体积为h2S,温度为T1,末状态压强为p,体积设为h3S,温度为T2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得:h3=h2=×18cm=16cm对上部分气体进行分析,根据玻意耳定律可得:p0(h1-h2)S=pLS得:L=6cm故此时活塞M距离底端的距离为h4=16cm+6cm=22cm。[答案](1)1.5×105Pa(2)22cm16cm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要点(1)选对象:根据题意,选出所研究的某一部分气体,这部分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其质量必须保持一定。(2)找参量:找出作为研究对象的这部分气体发生状态变化前后的一组p、V、T数值或表达式,压强的确定往往是个关键,常需结合力学知识(如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才能写出表达式。(3)认过程:过程表示两个状态之间的一种变化方式,除题中条件已直接指明外,在许多情况下,往往需要通过对研究对象跟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分析才能确定,认清变化过程是正确选用物理规律的前提。(4)列方程:根据研究对象状态变化的具体方式,选用气态方程或某一实验定律,代入具体数值,T必须用热力学温度,p、V的单位需统一,但没有必要统一到国际单位,两边一致即可,最后分析讨论所得结果的合理性及其物理意义。1.[多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初始状态为p、V、T,经过一系列状态变化后,压强仍为p,则下列过程中可以实现的是()A.先等...